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渭南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渭南 (第2/3页)

道:“你们来的巧,这东西12月上市,2月下市,下月就该长虫了。”

    “来来来,尝尝!”

    姚远接过来,一人发了一个,他还挺爱吃柿饼的,只是想不起来买,但看见了肯定要吃一口。

    “嗯,不错啊!”

    “这么甜?”

    “味极甜是我们富平柿饼的特色,很多人爱吃这口。”

    紧跟着,领导又介绍了蒲城县的酥梨,涉及10万果农,年产量40多万吨,产值近10亿元——你就看看这人均收入。

    还有白水县的苹果,年产量58.59万吨。

    另有临渭区的猕猴桃。

    秦岭是猕猴桃的原产地,96%的桃种都集中在这一块,陕西是猕猴桃生产大省,以前在主要在西部的眉县,近年往东扩,扩到了渭南。

    产业刚起步,今年是看不到什么成果了,未来可期。

    所以现在产量大、成规模、覆盖果农多的,就是柿子、酥梨、苹果。

    “卖不上价啊!”

    领导又叹了口气,道:“客商来收货,柿子1斤才1块钱,柿饼是5块钱特级柿饼8块。主要是韩国人来收,一直给我们这个价格,有时候更低。

    农产品没有话语权的,伱说你的柿饼好,产柿饼的地方多了。你说你的苹果好,全世界都产苹果,人家凭什么买你的?

    我们知道要建立品牌,要提升质量,要拓展渠道,才能卖上好价钱,但实际操作中,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像传统柿饼加工需要12道工序,45-50天才能制成,周期长、产量上不去。

    引进设备?

    行,农民买设备的钱从哪里来?怎么引进?适不适合我们的柿子?还有冷库保鲜怎么办?物流运输?以及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哪里找?”

    “……”

    领导说的很实在,姚远等人听的也很认真。

    双方聊了一上午,官方人员才离开,剩下三人碰了碰头。

    “钱的方面我们不能掺合,如果农民启动资金和买设备的钱,我们也管,那真成一手包办了,当地政府也未必愿意,这个交给他们自己解决。”

    姚远率先定调子道:“我们负责后续工作,主打三样产品:柿子/柿饼、酥梨、苹果。东哥,你怎么样?”

    “我在渭南没有仓库,但在西安有,西安是我的核心仓之一,冷藏保鲜没问题。”刘强东道。

    “那好,雷总呢?”

    “我搞定品控和补贴,10个亿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