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节 半船钱,怎么办

    第二六九节 半船钱,怎么办 (第2/3页)

:“其实我也看不太懂,工坊有好多个,大部分都是在处理矿石。然后炉子分了十几处,各烧各烧的,我也不懂他们烧的是什么。轮大锤的没见到,也没见作砂范的,五丈高的大水车倒是很多,带着一个大铁轮不断的砸,我也没见到砸的是什么。”

    说到这里,雷馁想到一点:“对了,那个老头说,他们用的是先秦时大秦兵工坊的法子又改进了许多。”

    流水线。

    韩绛第一想到的就是这个。

    大秦的兵工坊就是最早的流水线。

    雷馁继续讲:“我只认识一种,一个小号的水车用皮带挂着几十个砂轮,许多妇人就坐在砂轮前打磨钱上的毛刺。”

    韩绛点了点头,看来那边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量产工坊。

    雷馁问:“这些钱不能放在我那里,一但走漏风声,这是大麻烦。”

    “运来。”韩绛想到一个点子。示意雷馁先别说话,推开门:“来个人,去把刘改之先生叫来,要快。”

    “是。”

    再说会客厅,虞枢娘原本是准备走的。

    可雷馁来了,她十分好奇雷馁来干什么,所以坐着不走了。

    很快,她看到刘过、史达祖急急的赶了回来。

    虞枢娘知道肯定有事,更不想走了。

    刘过到,韩绛什么也没说,直接将那袋钱扔了过去。

    刘过伸手接住,打开看了一眼后韩绛说道:“至少三千万枚,现在还在不断的铸,我要消耗掉这些钱,我的意见是去埋在咱们的假宝藏处。我需要这些钱流通起来,一但这钱流通起来,虞山码头有一些就不怕人知道了。”

    “不如,散落在宝藏外几十箱,安排让人捡到。”

    韩绛回答:“你看着办,但我绝对不能让人知道,这钱是我铸的,若是从我这里流出去的。想办法给我编一个故事,不需要让人真的相信,只要是一个借口就好,然后找个人背锅。”

    刘过快速的思考了一下,提出一个建议。

    “金人从海陵王时期开始正式自已铸钱,之前用的是宋、辽的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