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节 真正的宗师

    第四一三节 真正的宗师 (第2/3页)

    陈傅良说道:“朱熹之事,我大概懂了。你和朱熹没仇。”

    “有!”韩绛抢断了一句。

    陈傅良补充:“没私仇。你对朱熹是不希望他的理学成为枷锁,禁锢真正的良善。拿陈同甫这事来说,他的儿子没有灵前守三年,考中进士也会被除名,礼部是不讲那些不相干的理由的。”

    韩绛这时逼问了一句:“有人服丧三年,守了自已的孝,先祖家业复兴却断了,当然他可能从来都没有自已作主过。活着孝,死了孝。”

    韩绛一开口陈傅良就知道韩绛说的是谁了。

    就是现在还没有下葬的太上皇。

    比起现太上皇的不忠不孝而言,确实是良孝之人。

    陈傅良却说道:“你看的浅了,守孝三年只是一个借口,真相朝堂上的纷纷扰扰、天下的内忧外患,意图北伐却数次失败。”

    这样。韩绛心说,这是崩不住了,逃避。

    或许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图名。天下人不会说他连续失败而失去斗志,还能得到一个大孝子的美名。

    韩绛问:“那么,这个人孝吗?”

    陈傅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讲的好,敢问出自何人。”

    韩绛回答:“一位老儒生围在炭炉旁的闲聊之语。”说完后韩绛摇了摇头:“不,不对。我想起来了,原话是另一人讲的,与这个有区别。”

    “原话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确实,原话讲的更深切,引用贤士之言不算抄,更何况是炭炉旁闲聊。不过确实是点醒了我,当今天下所需要的,除了军士敢战之外,怕还需要教化引导之事。明日我便回泉州,日常公务之外,当有所为。”

    陈傅良悟了。

    韩绛对朱熹的作法,他猜到可能用了些不光彩的手段。是好是坏他没办法评价,他也懂韩绛的心思,一套不虚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