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节 还有谁?

    第四五二节 还有谁? (第2/3页)

必死之心,作好了一命换一命的打算。

    眼下,除了负责救助与撤退的方图在照顾粮草与伤药没到,其余人都到了。

    东边的瞎狗与河北、山东义军总瓢把子柯阿大。北边是太行山义军牛三刀与太行山另一只规模较大的义军。而南边则是毕再遇和孟宗政。

    从西边过来的是出来最晚,跑的最快的辛稏和吴瞩。以及河东义军杨天行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小义军也带人来了。

    而后,许多难民之中的豪杰之士也涌向了这里。

    最先有反应的不是这些围猎者,而是范县的守军,一千金兵骑兵、三千外族步兵杀了过来。

    这四千兵马让义军们很紧张。

    被包围在一处低洼地的胥持国抓着一把金叶子高喊:“保下本相无恙,重赏千金。”

    孟宗政,独自一人上前。

    身边亲兵将一只包布交递向他,孟宗政伸出手,亲兵将布包打开一角露出一只刀柄,孟宗政一边抽刀一边向前走,这刀长五尺七寸,刀宽四指,刀身三层,刀刃精钢覆土烧制。

    钱家铁匠引用韩绛的建议,为孟宗政量身打造,非猛将不能驾驭。

    刀身全部离鞘之后孟宗政双手一握,长啸一声:“儿郎们,随我冲杀。”

    孟宗政不是傻,也不是糊涂。

    一百孟家儿郎敢对战一千金军骑兵,因为这里全是烂泥路,骑兵在这里非但发挥不开还会处处受制。

    一百孟家儿郎用的是长柄刀,白腊木杆再加一层竹片,最外层外的是藤皮。

    三尖两刃刀。

    上战场才将刀头与刀杆装配在一起。

    这武器毕再遇是头一次见。

    最初的刀杆用的枣木,后来苗民、瑶民、部分壮民加入宛城军之后,他们给重新制作的更好用的刀杆。

    一百对一千。

    一百步兵对一千骑兵。

    包围胥持国的义军七成以上都是乌合之众,些许豪侠单打独斗或许很强,带兵冲阵他们不行。

    第一个照面。

    孟宗政一记挑斩,连马带人给划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