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套钱币

    第9章 第一套钱币 (第1/3页)

    而王永峰和任南央要的是当下最有用的棉花,这些旧物有的放了两三年都无人问津,既然有人想要何乐而不为,双方各取所需。

    王永峰高兴地合不拢嘴,一下子出清了存货,能不高兴吗!而且价钱给的这么高,赚大便宜了!

    小丫头还是太嫩啊,他要是她家家长,回去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宋宵玥看着他笑,自己也笑,不用太久,再过个十五年,王永峰想起今天的交易肯定心火烧。

    ................

    任南央倒是知道卖了好东西,亏大发了,但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个时代没有办法,他不知道几十年后世界是怎样的,还是当下先熬过再说。

    不过他手里头依旧还是有些好货,不过那都是他阿爸的心肝宝贝,最困难的时候都没舍得出手换粮食。

    不过临死前倒是交代他,过不下去了该卖就卖!

    任南央想想这几个月过的日子,别说卖粮了,自己都好几个月没吃饱了。以后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有多长,是到了该买的时候了吧?

    而且这小姑娘是个识货的,给的价钱也公道,这样的好买家可不好找。刚才的照亮镜就是一笔不错的交易,换到了那么多的棉花。

    王永峰一屋子的东西换了两百斤棉花,他一个镜子换四十斤。

    任南央咬了咬牙,道:“我还有个东西,你看看”

    宋宵玥心里一跳,来了。

    她来这一趟,就是为了任南央最后这个宝贝啊1

    任南央回屋,不一会抱出一个长条木匣,打开层层包裹,里面是一副字。

    宋宵玥静静地看着,就是这副画,上辈子每次和王永峰碰头,两个人都要聊起这画。

    当时王永峰捶足顿胸的喊:“一定是王羲之的真迹啊!早知道那画来头这么大,烧我都不能烧了画。”

    上辈子,这画还没亮世就被任南央给烧了。

    “哦,王羲之啊,”宋宵玥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诧异。

    任南央越来越好奇,这破旮瘩的地方没什么文化人,这小姑娘是哪里的,一眼就能认出来是王羲之的字,他在相同年纪的时候都不一定有这造诣。

    他是当过少爷的人,能够在宋宵玥身上找到‘同类’的感觉,一个人哪怕是曾经富有过,她的行为举止都是不一样的。

    “说价吧。”宋宵玥道。不管真假,她都要定了。

    任南央有些犹豫,到底卖不卖?他虽然懂古董,可是不懂买卖,不知道现在市场的行情,开高了怕卖不出去,拍低了之后会后悔。

    “......你说个价吧。”任南央弱弱道,不合适他可以不卖。

    ““书圣”王羲之,他的字柔软而不失刚劲,粗狂而不是细腻。可以这么说,王羲之若说中国书法界的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哪怕只有几个字都是无价珍宝”

    宋宵玥还记得有个临摹王羲之《平安帖》的临摹作品卖老3亿,更别说真迹了,和之前几千万的明代铜镜,还有黄花梨家具,这才是宝贝啊!

    任南央点头如蒜捣。

    王永峰颇为不屑,一副字能值多少钱,他看着也就那样。

    宋宵玥说:“不过现在行情不好,好东西也卖不出太高的价钱。”

    任南央眼里有对宋宵玥的赞赏,这道理谁都知道,但能这么直白说出来总比那些虚以委蛇的人要好。

    他就是不懂得交际,所以哪怕家道中落都找不到几个可以帮忙的。

    任南央决定不了,宋宵玥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可以给你价值150块的粮食,有苞米,有蔬菜。”

    王永峰吓得跳起。

    着年代十块钱可以娶一个媳妇,可买大米80斤,青菜500斤,甚至可以盖一间新房,重点是计划经济的年代,那个时候拿着钱都不一定能够买得到粮食产品,有吃的比什么都重要。

    “这玩意是个宝贝?”王永峰伸手就要去接画,想看看这几个大字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卖这么多粮食。

    宋宵玥和任南央同时伸手去阻止王永峰。

    上了年代的纸张都很脆弱,保存不好的话容易潮湿发霉,更别说被王永峰这么粗鲁的对待。

    任南央递过个线绒手套,让王永峰戴上才能接触画。

    “神神秘秘的,这字我看也不咋的,我要是练几年写得铁定更好。”王永峰嘟嘟哝,“150块买几个字,这是吃饱了撑着还是嫌粮食太多啊。”

    任南央小心翼翼的把画收起来,问宋宵玥:“打算什么时候交易。”

    宋宵玥道:“一手交粮食一手交货,钱货两清。”

    任南央和王永峰都觉得很好。

    “我去拿货,你家里有没有麻袋?”这么多粮食就算来回拉也有十几趟。

    任南央连忙点头,因为王永峰老是倒腾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家里麻袋挺多的,要不够还有背筐。

    如今一下子做了这么一大笔生意,宋宵玥要什么都给。

    任南央真的抱出了一堆的麻袋,这是从兵工厂那捡来的,国营企业每个月都有好多装材料麻布袋,他回收留着。

    每年农作物收获的时节,他和王永峰会带着大麻袋到乡下去收。

    好的粮食当然全给生产队收走,但生产队收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