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众英雄齐集总机关

    第三十八回 众英雄齐集总机关 (第2/3页)

待。

    这时候,一个丰姿俊美的年轻人出现了,对朱琪说:“容小弟代为续貂可不可以呀!”朱棋脸上一笑说:“那就太好了,朱琪洗耳恭听。”那年轻人指着朱琪的胡子说:“胡须八字成官样,”复指着其长衫说:“三尺咁长光棍皮。”

    王达延听了哈哈大笑说:“好诗,好诗呀!”朱琪听了却有些羞愧。

    王达延赶紧对公韧介绍说:“这位就是陈少白先生,真是才思敏捷,智慧过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有风流才子之号,就是出语尖刻,说话不让人,人多害怕。这不,刚才对朱琪先生就没有客气。”

    朱琪赶紧找了个台阶下了:“年轻有为,年轻有为,老夫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呀!”

    王龙头赶紧介绍公韧说:“副帅,这不,我带来了我的一个兄弟,公韧先生,快来拜见伯理玺天德的副帅,陈少白先生。”

    公韧赶紧朝陈少白拜了拜,说:“陈帅,你好,在下不才,现在王龙头手下听令。你以后打声招呼,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辞。”陈少白拍了拍公韧的膀子说:“咱们造反是为了推翻清朝,建立合众zhèngfu的大业,不是为哪个人干的。都是年轻人,说话不必客套,有什么说什么最好。”

    陈少白,1869年出生,6岁入‘私’垫,到少白步人青年时,适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入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少白从中看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并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

    1890年,陈少白赴香港前,经广州传教士区鱼鱼的介绍,认识了当时正在香港西医书院(雅丽氏医院)读书的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缘。后经孙中山介绍,并得西医书院教务长康德黎批准,陈少白由广州格致书院转到香港的中医书院就读。从此,他们便朝夕相处,结为知‘交’。与此同时,他们又认识了尢烈(顺德县人)和杨鹤龄(中山县人),彼此志趣相同,抱负一致,立誓“驱除满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

    陈少白和王达延、公韧两个打过招呼,又进了一个大屋子。

    屋里有七八个人正吵吵嚷嚷,见陈少白进来了,赶紧向陈少白讨要进攻的命令。这个说:“时间到了,还不动手。”那个说:“说干就干,事不宜迟,你没看到外面的清狗子侦探吗?要是晚了,走漏了风声,那就麻烦了。”

    陈少白也有些着急,朝大家摆了摆手说:“诸位龙头、安勇管带、民团首领,虽然咱们事先计划的‘挺’好,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千人当家,一人做主,咱们得听从命令啊。伯理玺天德(即总理)还没有发布命令呢,稍等片刻,稍等片刻。”

    有的人见王龙头进来,赶紧打招呼:“王龙头来的正好,一路辛苦了,赶紧坐下,歇歇,喝口水。”

    王龙头大大咧咧地说:“没来晚了啊,别耽误了正事。”

    公韧和大家见过面后,一些人叽叽喳喳地又在焦急地等待着伯理玺天德的命令。

    王龙头悄悄地给公韧介绍着起义的头目。公韧突然看到了,有两个人上身穿着安勇的褂子,下身穿着老百姓的‘裤’子,这不就是吴大兴和他手下的一个兵么。公韧双手略微一拱,对他施了一个礼说:“原来吴队长也是同道中人。想不到,想不到啊!”吴大兴笑了笑,对王达延和公韧一拱手说:“实不相瞒,自从香山一别,陈少白先生就来到我处运动,我和少白兄一见如故,再加上你这层的关系,我们哪能不从呢!”

    公韧又问道:“我们三合会,原来就是反清复明,赵义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却不知吴大哥原来是清军军官,不知为何也要反抗朝廷?”

    听公韧问起起义的原因,吴大兴似乎很有气,气愤地说:“甲午海战时,两广总督李瀚章大量招收军队,战争结束后,遣散了士兵七成多。我们被遣散的士兵不服气,被留下的也忿忿不平,都说,要解散就一齐解散,要留用就全体留用,都是出生入死的弟兄,为何不一样的待遇。现在我们都没有饭吃了,看来也只有走这一条道,已经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了。和我们一块儿造反的还有郑金部下的一部分安勇,还有省河里镇涛、安澜两兵舰,到时候和我们一块儿起事。”

    公韧又问道:“他们都是有饭吃有饷拿的士兵,这我就不明白了,他们为何也要造反呢?”

    吴大兴说:“这个事我就不知道了。”陈少白接过话头说:“要说这个事就复杂了,孙文先生最为清楚,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