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局外人深知局内事

    第二一五章 局外人深知局内事 (第2/3页)

呼“王右拾遗”,张国器跟杨云相处有几分尴尬。

    张国器道:“杨道长请喝茶。”

    好像除了招呼杨云喝茶吃点心外,他做不了旁的事。

    杨云微笑着点头,拿起茶杯,暗地里则少有地分出一丝精神力,去跟踪张九龄……他想知道张九龄去见那人是否就是王维。

    张九龄离开客厅,穿过府中回廊,到了东南边一处院子,一名三十岁许间的男子从房间里迎了出来。

    “张老令公……”

    此人迎上前,语气十分恭敬,言语间对张九龄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张九龄招呼道:“摩诘,到里面说话。”

    从这简单的称呼,杨云已可确信此人就是王维,摩诘正是王维的表字。

    王维陪同张九龄往房内走,顺口问道:“老令公今日在见何人?可是跟牛仙客入朝之事有关?”

    “不是,只是个后生晚辈。”

    张九龄随口回道,并未直接说出杨云的身份。

    王维摇头叹道:“那定是来行卷和温卷的后辈……”

    所谓的行卷和温卷,都是唐朝科举年常见的套路。

    因为唐朝省试并不糊名,意味着谁的名声大,谁的背景强,谁就更有机会通过省试的初考。

    学子们为了能被考官赏识,也会尽量用自己的才学来个“先声夺人”,但凡涉及科举年之前这几个月,学子多半在京师周边跑断腿,把自己的诗词文章献给当世素有名望且执掌权柄的大臣。

    这也是张九龄最初为何要定下以奉和诗见学子的原因,若不加门槛的话,光是每天到他府门前来求见的人就能从街头排到街尾。

    张九龄是当朝宰相,他的话当然比别人的好使。

    张九龄道:“并非学子,而是个道士,不过说起来……他也算是学子吧,乃是河东杨氏子弟。”

    王维一听,神色中多了几分兴致,虽说张九龄不是出自河东,但他王维却是河东蒲州人,这时代在朝为官乡土情结很重,遇到同乡晚辈会自然而然地照应些,何况这还是个被宰相赐见的晚辈。

    随即张九龄和王维进到房内。

    等关上门后,杨云能探到的情况就少多了,这跟两个院子之间的距离太远有关,跟后世的WIFI信号差不多,杨云的精神力在穿过墙壁时也会有极大阻碍。

    ……

    ……

    “杨道长,您可是对这茶水不甚满意?”

    张国器见杨云只是拿着茶杯,却没有喝茶,不由问道。

    杨云笑了笑,道:“在下突然记起来,家中尚有要事做,怕是不能等张老令公回来,只能先行告辞。”

    张国器一听赶紧劝道:“杨道长不能走啊,家祖有言,请您先做等候。”

    “张老令公公务繁忙,在下怎能多打扰?若有机会的话,在下定会再次登门拜访。”杨云执意要走,不给张国器挽留的机会。

    张国器急得满头满脸都是汗,虽然一再劝解却留不住人,无奈之下只能陪同杨云往外走,又让人去通知张九龄,但问题是现在张九龄正在跟王维闭门谈事,根本就通知不及。

    等杨云出门口时,张九龄那边仍旧没消息传来,张国器只能让马车送杨云回去,却被杨云婉拒。

    “在下要做之事不在府上,就不劳烦张公子了,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