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朕的大明怎么这么了 (求订阅,求支持)

    第1142章 朕的大明怎么这么了 (求订阅,求支持) (第2/3页)

兰克人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气毒死的士兵的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与海蓝色差不多。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有坐着的,跪着的,绝大多数趴在或者躺在地上。”

    “大量尸体被遗弃在堑壕里,乌鸦啄食尸体的眼睛,老鼠爬到尸体上面。这些老鼠个头很大,胆子也大得要命,它们对尸体并不陌生,肆意侮辱践踏。在我们经常作战的阵地,尸体成为堑壕的一部分。”。

    可想而知,这样的场面登在报纸再加上大量的士兵伤亡,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有些人力资源本就不丰富的诸侯们,被惨烈的战争吓了一跳。

    “明军满万不可敌”在堑壕的面前成为了遥远的记忆,死亡成了现实,对皇帝的忠诚换来的是大量人员伤亡。长期的战争,大量的人员伤亡,导致了民众,尤其是诸侯国民众的厌战情绪。第一个倒下的是唐国——在其国都泗水暴发了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王权结束战争的武装暴动,尽管叛乱被迅速平定,但是在随后几年里暴动的浪潮波及到了几乎半数的诸侯国,这直接导致了天朝——诸侯体制动荡。尤其是在欧洲的藩属国——瓦拉几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及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那些地区不断高涨,结合民众的厌战情绪后,暴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地的贵族们——他们中既有诸侯王封臣的明人,也有当地贵族,面对贵族体制动荡,纷纷站出来反对战争。

    面对国家的动荡,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西西里亚王国国王朱简栓宣布独立,并退出战争,西西里亚王国朱和域继位后给十五子朱怡铿的封国,那是趁着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从西班牙那夺来的继承权。

    西西里亚王国的独立,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大明的内阁还在讨论着,藩属国退出大明是否符合宗藩条例时,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威尼斯也发生了动荡——大议会投票表决要退出战争,如果不是因为在威尼斯北部驻扎了近百万军队,恐怕他们会直接独立。

    然后呢?

    桂国、蜀王等诸侯国先后退出战争,尽管他们没有表示独立,但是在递交的国书中,都委婉的表示——如果朝廷不同意,为安抚百姓,他们将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正像另一个世界旷日持久的战争瓦解了德意志、奥匈帝国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长达十四年的战争,瓦解了大明的宗藩体制。面对诸侯的离心,宗藩自立,当然还有旷日持久且毫无进展的战争,大明的内阁接连倒阁,尤其是面对宗藩的独立,内阁更是手足无措,甚至就连皇帝同样也是如此。

    是坐视,还是派兵讨伐?

    朝廷的犹豫,让那些实力强劲的诸侯国看到了摆脱大明控制的机会——只有摆脱控制,才能进一步扩张吞并邻近的诸侯国。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出面组阁。

    他一上台就以“维持统一”为由,与法兰克帝国进行和谈,大明与其按停火线瓜分了波兰和立陶宛。

    战争结束了!

    尽管战争结束了,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瓦拉几亚、保加利亚、威尼斯、热那亚先后宣布独立,而李鸿章非但无所作为,甚至还表示尊重他们选择。

    面对这样的背叛或者说纵容,阿尔巴及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地藩国的政局更加动荡,让那些国王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独立。

    最终,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在君士坦丁堡签署盟约,成立了罗马共和国。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天竺到南洋,那些国力强大诸侯国早就期待着摆脱宗主国控制,他们纷纷独立。

    战争结束了吗?

    战争结束了。

    可是帝国呢?

    帝国却瓦解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是纵容这一切的发生,就连皇帝对于这一切,也是纵容的。

    “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