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大明特色的士民关系(第一更,求订阅)

    第522章 大明特色的士民关系(第一更,求订阅) (第2/3页)

逋赋数额逐年增长,再也降不下来了,以对皇帝而言最重要的私房钱,每年一百万的金花银为例,嘉靖三十年到嘉靖三十九年,累计欠三百四十八万;再如万历三十七年,岁欠金花银及三十二万;天启六年统计,各省拖欠金花银二百余万;崇祯六、七年金花银共逋八十九万。这种皇帝自己“专共御用”“例不蠲免”的银子都如此,其他的自然更不用说了。

    为什么收不上税?

    万历总结的“势豪恃顽不纳,领解员役侵欺”,可实际上呢?从小民到势豪都是拖欠的主体。

    “而“积欠逋赋”的根子,说到底,其实还是在高皇帝那,当初高皇帝登极之初体恤贫苦百姓,准贫下户缓缴税粮,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真正的贫苦百姓因灾缓缴,可到后来其它人也是纷纷效仿,只要有了理由,大家就会利用。到后来下至贫民百姓上至达官显绅,谁家里没拖欠上几十年的税粮,如此也就越积越多,所以,从正统年间开始,每到新皇登极改元,朝廷都会免除拖欠,今上刚登基时,就曾下旨隆庆元前之前的拖欠免除,隆庆四年至万历元年的拖欠赋税只需缴纳七成,即便是今上登基也得屡屡下旨免除积欠……”

    天下有这样的操作吗?

    搁大明朝非但有这样的操作,而且大明的祖训非但让百姓“缓缴”的祖训,还有“四民之中,惟农最苦,有终岁勤动尚不得食者,其令有司务加存抚。有非强苛刻者,重罪之。”的祖训,换句话来说,若是有地方官敢强征,轻则罢官,重则是要掉脑袋的!

    这……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

    给朝廷征粮,可能要掉脑袋,你说官员们敢强征吗?高皇帝啊,你这也忒会坑子孙了吧!

    “所以于士绅百姓来说,只要能拖欠钱粮,总有一天会被朝廷免除,甚至有无知小民甚至祈盼帝君驾崩,新皇登极后下旨免其拖欠,皇恩仁爱,所换得的不过只是如此!所以这才有了为能拖欠钱粮,士绅也好普通百姓都是绞尽脑汁,士绅地多,自然更不愿意缴钱粮,普通百姓当然更不想缴,这地多的不想交,地少的也不想交,所以从永乐年至今,士绅百姓早就达成了共识,地多的士绅每到官府收税时就煽动寻常百姓,让百姓殴打税吏,名曰抗粮,有高皇帝的祖训在那,这知县的官帽也戴不稳了不是?穷也好、富也罢的都一样,反正都不想交赋税,士绅人数少可有势,百姓无势可人多,两边加在一起,一边有势一边人多,两边互相配合,这钱粮虽不至于不交,可总能少交不少,这拖欠自然也就的越积越多,反正吃亏的不是自己就行,至于朝廷……谁会在乎。”

    好一句话谁会在乎,张亮的一句话,让朱国强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这那里是士绅把大明给掏空了,分明就大家伙合起伙来一同掏空了大明。

    当然最可恨的还是那些士绅,我没有他们的在背后策划这些,那些普通百姓又怎么敢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