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到天朝去 (第二更,求订阅)

    第785章 到天朝去 (第二更,求订阅) (第2/3页)

婢群体的扩大,特意制定了二代放良的制度,就是婢女生育子女一率为平民。

    大明是为了避免奴婢群体的扩大,而大顺则是为了让国内多出一个平民段层,而不仅仅只有军户,反正,目的各有不同吧。

    一行人来到千户所石堡,这里既是堡垒,也是卫所兵丁家人住的地方,石砌的堡墙外,一队少年正在操场接受队列训练,一旁还有孩子在那里练习刀术,按照李过颁布旨意,他们每天要读两个时辰的书,所以卫所里,往往实行半天制,既半天学习,半天习武。

    在千户的陪同下,李过观看了一会少年的训练,然后就问道。

    “李千户,学堂教室在什么那?”

    “陛下,在城墙箭楼,那里光线好。”

    李千户的回答,李过满意的点头道。

    “嗯,走,过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城墙顶部的箭楼时,隔着门窗就听到了从箭楼里传出来的读书声,李过并没有过去打扰孩子们的学习。

    直到课业结束后,他才走进去,然后与丞相一同考校这些孩子的学问。甚至还特意给学业优秀发了奖作为激励。或许李过是造反起家,但他骨子里尊重读书人,认同读书,这也是他要求大顺兵丁的子弟必须读书的原因,而这也是大顺与大明的共通之处——重视教育。或者说,这是华夏千年以来的传统,相比之下,满清那边,就没有这样的硬性要求。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李过与丞相一行又巡视了二十几个卫所、千户所,每一次都会着重了解少年的学习、训练,毕竟,当年的老营兵正在老去,将来大顺还是要靠那些少年,那怕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混血儿,有着明显的异族特征,虽然男的帅,女的靓,但在大顺,还是那种纯正的汉人更受欢迎,这种歧视平时显不出来,可是,在这些孩子谈婚论嫁时却表现的很明显,那种爹妈都是汉人的,三五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家争着结亲。

    为啥?稀罕啊。是纯正的汉人啊!

    至于色目……那是奴婢,那怕是自己的儿子,那也是妾生子。

    不过,对于统治者来说,那怕是这些混血儿,有着明显的异族特征,但他们长大了都是大顺的军丁,都是大顺的战士,血纯纯不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打仗,能杀人就行。

    “你怎么看?”

    沿着渭河,也就是旧时的“阿姆河”返回长安的路上,李过问道。

    “陛下不是已经决定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