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元朝科举

    第十一章 元朝科举 (第1/3页)

时光飞去,一转眼便冬去春来。阳春三月,到了每年科举应试之时。萧灵收拾好行李,来到龙定住处。看着专心捣鼓一样物事的龙定:“龙叔,我要准备外出考取功名了,今日特来向您告别。”

    龙定抬头,一脸的不解:“在此处你过得不开心吗。科举,哼,去为那蒙古鞑子效命吗?”

    萧灵却是一脸的坚定:“我前去考取功名,并不是要为那外人效命。大丈夫立于天地,有生之年,该尽心竭力为民办事,造福天下苍生。”

    “未经世事的孩子,很多事情远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你若要去,便去吧。如今世界,南人地位卑微,在外面你可得处处小心,能忍则忍。不可妄为,最好保全性命归来。”

    萧灵于这番话却是不甚解,然而却听出了龙定语中的关切之意。当下向着龙定一拜:“灵儿知道,我会一切小心就是。如此,我便去了。他日一定回来看您。”

    萧灵又向聋哑二叔拜别,路平前来相送。这路平顺便请了假回家探亲。当下两兄弟一块下山,向着临阳村而去。

    元朝是公元1271年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封建政权。蒙古统治者实行的科举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当时把全国分为四种人: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是南人,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国家的重要官职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上层分子担任,因此科举考试对于当时的汉人和南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这元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行省考试)、会试(礼部考试)、御试(殿试)三级。各级考试时,蒙古人和色目人都与汉人、南人分开考。在乡试、会试时蒙古人和色目人只考两场,而汉人和南人则须考三场。御试时,虽然四种人都考策问一道,但前两种人仅限五百字以上,而汉人和南人必须在千字以上。在考试内容上,蒙古人、色目人的题目比较容易而汉人、南人的题目比较难。如果蒙古人、色目人愿意参加汉人、南人的考试,取中后授予的官职可以提高一等。当时,蒙古人对异族的歧视和限制非常多,尤其是对南人的统治和防范更有甚之。

    萧灵和路平回到临阳村,各自拜见了父母。而后便都聚于求问居商议萧灵赴考的事情。

    路天武大致介绍了当今科举大致内容,而后眼含深意地看着萧灵:“如今天下是外族人的,我们普通百姓想要入仕为官,非常的不易。就算有幸科举中地,在他们的威压下,仕途亦是不会平坦的。因此,灵儿,我知道自小你就已将科举定为目标,学而优则仕,这本身也是每一个读书人奋斗的目标。然而,如今没有赶上好时势,灵儿如果你在仕途上不能得意。亦不要太灰心,如今有识之士都蛰居而不入世。你也不可太过勉强自己。”

    萧灵听罢,心中却是一阵痛:“姑父,其实,你说的这些我也都想过。我不会太过执迷的,科举只是我的一个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