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张太师和兮阴真人

    第二十章 张太师和兮阴真人 (第2/3页)

其洞正是在本地广洲府。纪将军之问皆为常识,还请将军莫要卖关子了,这其中到底有何奥妙?”

    纪云继续说道:

    “军门既知二真人,则也必知当朝一品大学士、文渊阁首辅张鸿懿张太师,年少时曾任五军总督,天朝兵马大元帅,并与二位真人之一的——兮阴真人姜墨共赴疆场抵御洋人之事。”

    徐天彰闻言顿时心中一凛,当即想起了一些关于当朝太师张鸿懿的传说,这些轶事均发生在自己尚未未出生的年代。

    据传六十年前神圣日曜帝国第二次来犯时,天朝的两位真人之一的风泫真人已经坐化(享年一百七十六岁),此时只有兮阴真人一位真人在世,且当时仙玄灵脉初成,还未能产出玄晶石,而神圣日曜帝国当时就已经有了各种新式船炮,天朝却仍然只有刀剑和能单发的老式火铳和威力甚小的红夷大炮。

    那时节正是天朝有史以来最为危险的年月,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烈火见真金。

    张太师正是在那时横空出世,张鸿懿二十二岁便高中文科榜首,举状元及第入仕。二十四岁又中武举状元,是天朝有史以来继郑冠以后的第二位文武举双料状元。

    洋人所谓的第二次“通商战争”爆发时,时任植隶总督的张鸿懿年仅二十五岁,在天朝军队节节败退之际,洋人即将攻到京城之时,张鸿懿挺身而出,私募兵勇入京勤王,利用对直隶周围的山川地势的熟悉施计以少胜多,皇帝因其救驾有功不追究其私自募兵之罪,反封其为中军左都督,因此他得以带兵御敌。

    张鸿懿一经上任便连战连捷,接连受封,最终领五军总督,兵马元帅。

    武状元出身且修为深厚的张鸿懿,却深知为将之道,初期小胜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

    他知晓洋人强大,他不在意一时之胜败,不逞匹夫之勇,他知道要想获得最终胜利,仅靠个人武力、将帅智谋,终难成事。

    为扶大厦之将倾,他广布告示,创弘武堂,招贤纳士,并创立了北洋水师,他力排众议,击溃无数内敌外患、大兴洋务、广修铁路、大办新式工厂并引进各种夷人新式技术,任用各国能人异士。冒着风险提高赋税,厉兵秣马后,最终他亲率大军协同姜墨真人的无匹仙术,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帝国军队,使得近六十年洋人未敢来犯。

    功成之后的张鸿懿极其精明的放弃了所有军权,将军队全部交付于前朝的皇帝,自己则退居文职,治学修书。先帝临终时称张鸿懿乃再造玄黄之人,并托孤于张鸿懿,因此张鸿懿又成了内阁首辅,位列三公,作为当朝太师,再次执掌乾坤。

    也就是在这洋人未曾来犯的六十年内,天朝的工业、制造业、枪炮制作技艺大幅度进步。并在沿海筑造了玄晶长城这种绝对防御,并辅以玄武大炮,神机营的金龙大炮御敌,使得天朝固若金汤,军力跻身世界前列,并巩固住了世界强国的地位,所以,张鸿懿其人简直就代表了一个时代。

    也正因其传奇的一生,使得新皇帝朱世靖坐视张鸿懿总揽朝纲数十年,任其独揽大权,纵使心中不悦也迟迟不敢动他。

    直至今日,张太师已经八十四岁高龄,虽仍才思迅捷,内力深厚,但奈何其党羽,故属,亲信大臣陆续亡故;虽门生故吏仍满天下,但失去了主要势力的张太师,在朝堂上,这才刚刚开始日渐孤立了许多……

    传说兮阴真人姜墨与张鸿懿私交甚厚,甚至于有传闻说兮阴真人根本就是青睐、倾心于张鸿懿,然而年轻时的张鸿懿只知建功立业,一心匡扶天朝,唯一的红颜知己鸿叶又战死沙场,除了这种没有根据的传言,实际未能证实张鸿懿在红尘之事上与姜墨有什么瓜葛,如今张鸿懿已垂垂老矣,更是孤身一人,这种说法更是无从稽考了。

    徐天彰思揣了一番,便明白了御敌之法的关键所在了,既然风泫真人遗留下的仙玄灵脉一处便护佑了北海、东海两处河山;这龙门关的退敌之法莫不就是正在张太师的故交、已经坐化的姜墨真人身上?于是他忙问道:

    “破敌之法可在兮阴真人的浅缘洞?”

    纪云点点头:

    “正是,太师曾言,兮阴真人在坐化前,也曾想散尽一身修为。将真气封于灵脉护佑河山,之所以未曾施行,是张太师对真人说,有风泫真人的仙玄灵脉,百年内已经足够,张太师怕后人因庇护太多,只知道啃老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