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孔丘游列国,猴王起道心(求收藏)

    第21章 孔丘游列国,猴王起道心(求收藏) (第1/3页)

    有过了数年,陆阳还没有出现。

    已经25岁的孔丘学识已大为长进,鲁国不少少年要拜他为师。

    孔丘牢牢记住陆阳“有教无类”的理念,向着周围的人们传授着自己的所学。

    此时孔丘认为自己对周礼的知识所知还不够系统,尤其是关于周礼的理论原则,自己知道得还很浅。

    想到那年那个叫李耳的老者告诉他,不懂就去问他,而且陆阳知道他不会怪罪与他。便决定到周朝都城洛邑去学习周礼。

    于是,孔丘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本朝的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曰,我想去那里向他求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由于他此时已经在鲁国为官,便报请鲁君,鲁君准行。

    就这样,孔丘和南宫敬叔来到洛邑向老子求教。

    老子带着孔丘和南宫敬叔来到黄河岸边。

    孔丘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气势如万马奔腾,声音如虎啸雷鸣,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听到孔丘说这些话,老子就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过了一会,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水有什么德行啊?”

    老子捋了捋胡须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