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宅子

    二、宅子 (第1/3页)

    太平公主在洛阳城还有一处宅子,位于城东南的履道坊。

    伊水河渠流经履道坊,这处大宅,位于里坊西北,大宅有五分之一面积是水体,除了渠水,还挖了一大一小两个水池,与渠水相连,大的水池约有一千平方米,水面辽阔,映着蓝天白云,池边垂柳鲜花,停靠着一艘画舫,还有天鹅、野鸭、鸳鸯等水鸟悠闲地游来游去。

    大池的东面是一个大粮仓,北面是藏书阁,西面是一个琴亭,可以说,这个大池就是大宅的一道天然屏障,将大宅分成若干功能区域。

    唐时的建筑庄重大方,严整开朗,气势磅礴。房屋色调简洁,屋顶平远,门窗朴实,身处其间,觉得心生豪迈。

    还有一个小池,种了红莲,半池莲叶遮遮挡挡,层层叠叠,朵朵红色莲花点缀其中,美不胜收。

    宅中更是处处有竹,处处有花。

    沈梦昔行走在大宅中,只觉一步一景,心旷神怡。

    实在是太喜欢这里了。

    她决定,立刻搬到新宅居住。

    就这样,足足半年,沈梦昔带着孩子们住在履道坊,安心调养。

    清晨,她在银杏树下打太极,白天带着孩子看书写字做游戏,晚上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睡前在床上打坐冥想。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李治无疑也是鲜卑人,武后是纯粹的汉族。

    太平就是有着一半鲜卑血统的混血儿,她生性热情开朗,喜欢吃肉,体质极好。

    十六岁成婚,十七岁生子,七年下来一口气生了四个,身材也没怎么变样。即便生第四个时,遭逢大变,受了些磨折,但养了这半年,就已恢复如初。

    半年来的相处,四个孩子都逐渐依恋于她,不再只是怯生生地远远敬着。

    胤儿已经六岁,正是服丧期间,沈梦昔打算在坊北临街那面再开一道门,建立家学,请饱学之士任教。

    胤儿非常欢喜,素服的他,跪坐在阿娘侧面,不时偷偷瞄一眼她。

    他的记忆中,父母每日形影不离,恩爱非常,父亲还常常过问他的起居、礼仪、学问,母亲却只把他们兄妹几人扔给乳娘,极少过问,母亲的心里眼里只有父亲一个人。

    如今父亲离世,母亲经历了最初一个月的萎靡,就把精力都转移到了他们四人身上,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过问他的衣食住行,跟他们聊天,做游戏,还会给他们唱歌讲故事。

    他羡慕地看着二弟趴在母亲的膝上,逗着小妹。

    沈梦昔将鹿儿放到玉儿怀里,喊过胤儿,说要跟他学习男子礼仪。

    “胤儿,男子与不同人相见应当怎样行礼?怎样问候?”

    胤儿有些愣怔,不明白母亲问这些做什么,是要考较他的礼仪吗?

    他站起来,揉揉小腿,跺跺脚,活动了一会儿。便将自己所知的礼仪都演示了一遍,顿首、作揖、叉手礼......母亲居然一板一眼跟着她演习了一遍。

    简儿也来了兴致,也跟在后头跌跌撞撞,有样学样。

    “母亲,拱手礼应当左手在外,右手在外那是遇到凶丧之事才用的!”胤儿将沈梦昔拱在一起的手,换了一下。沈梦昔乖乖听话。

    胤儿转身走到门口,回身,肃整衣着,看着沈梦昔,忽然趋步上前,大臂打开,甩起衣袖,如一只展翅的小鹰,只见他双手高举过头,拱手高高地自上而下向她做了个长揖,口中还朗声唱喏:“恭祝公主殿下福寿安康!”

    小小少年,已有芝兰玉树之姿,沈梦昔欣慰地看着大儿子,这孩子作为长子,薛绍很重视他的培养,会吃饭时就开始教导用右手使用筷子,会说话了就教导说话节奏,再大些又学习进退礼仪,如今六周岁,已经懂得辨认方向,识别时间和简单算术,远比后世学前儿童懂事得多。

    沈梦昔赞许地拍拍胤儿的肩膀说:“好孩子!”

    胤儿兴奋得脸蛋发红,双眼放光。

    此时之人,并不轻易夸赞子女,唯恐他们生了懈怠自满之心。

    沈梦昔却觉得适当肯定,还是必要的。尤其是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树立自信心尤其重要。

    “胤儿,你父亲不在了,幸好阿娘还有你。简儿三岁了,以后他的教导就交给你吧。”沈梦昔郑重地说。

    “阿娘放心!胤儿一定好好教导弟弟!”薛崇胤一脸严肃,接下了这个大任务,薛崇简愣愣地看着兄长,一副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样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