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月下托孤 剑气凌然

    第四十九章 月下托孤 剑气凌然 (第1/3页)

    一路护送小女孩回到家,在与柳氏的交谈细聊中,男子方才得知碰见的母女俩竟然是诸司使柳宗泽将军的遗孀。在惊讶之余,也激发了对朝野对忠义烈士阵亡后家属照顾不周的几丝愤恨之情。

    北宋重文轻武,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武将直接被排除到最高权力中心以外,虽然军队超过百万,但是更戍法严重影响了指挥和协调能力,大大削弱了战斗力。这是北宋军事力量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多少武将寒了心。遥想当年面涅将军狄青位居枢密使高位,与宰相同级别,级从一品,可是每次迎面碰上士大夫的车马,还得主动“引车避之”,这是赵家大宋王朝怎样的悲哀,也让戴帷帽的男子,以及天下众多怀有家国情怀的仁人义士痛心不已,一声叹息。

    男子对柳氏母女多加关心,在生活上给予帮扶救济,定期会让人捎带日常所需东西给柳氏母女,偶尔也会来探望,询问日常情况和困难,对孤儿寡母的两个人甚是照顾。但是,却一直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戴着类似斗笠的帷帽往来。柳氏料想男子一定非同寻常人,或许是丈夫身前的同僚,或者是什么特殊的经历或要难言之隐遮面避人。她从来多问什么,看着出女儿很期盼他的每一次到来,每天估算着日子在村口等着,凝望着日出和日落,眼神中充满期待和激动。

    成人世界的等待或许是一种心灵深处的煎熬,容易躁动不安,容易患得患失,显着几分矫揉造作,一旦情绪失衡就是过犹不及。相对比而言,孩子的心田永远明净,等待则是一种纯粹的心灵依赖,清澈透明的眼睛永远充满了希望,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与自我无关,仅是有了对别人的的牵挂,平淡无奇的岁月就更多了生命的丰盈。

    家中没有顶梁柱,因为放心不下女儿未来的生活,柳氏一直郁郁寡欢,至到戴帷帽的男子的出现,她看到了一丝希望,甚至感到了从前丈夫能够带给她们母女的安全感和慰藉感。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柳氏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咳出血来。她的心猛然一惊,却又异常地平静,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她知道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既然挣脱不了命运就坦然接受,想着还可以早一点与黄泉之路的丈夫在奈何桥相会,但是始终放心不下女儿未来的生活,她急于在临终之际想找到一根稻草,分担自己的顾虑,宽慰自己的忧伤。

    柳氏是不幸的,至死都不知晓自己心心念念的丈夫并没有真的离世,命赴黄泉也终与不能与夫君团聚;柳氏也是幸运的,她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遇见了可以放心将女儿托付的人,这个人如同父亲般体贴,如同兄长般关怀,有着尘世间如同孩子般纯粹的心,以及无与伦比的盛世容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