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第二十五个任务 小娥想要活下去37

    第546章 第二十五个任务 小娥想要活下去37 (第1/3页)

    蓬勃发展的工业对农业人口的吸引是碾压式的,不仅吸收了六县大多数的青壮,还吸引了周边的无数人口。据区官府年中刚统计的最新结果。六县长住人口,四年时间暴增四十万人。幸好人口分散在六县,陆仁炳也有前瞻性,早早成立规划属,建立房地产公司,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建了不少筒子楼,廉租房,才使得大规模涌入的人群,没有形成其他地区让人看了就不舒服的贫民窟。

    尤其是廉租房,那真是廉价啊,基本上属于不要钱就给住。用陆仁炳的话讲,我们决不能让人来到了六县没地方住,无论他是谁,来了就是六县人。

    嗯,这种事情,陆仁炳当然是不会亏本的,你住进廉租房,虽然不花房费,但是吃饭,用水,烧煤取暖,等各项事务总是要花钱的吧,这些东西都是由房产管理公司提供的,虽说价格也很低廉,但是总是不赔本就是了。

    关键是人员住进了陆仁炳建立的居民小区,就方便管理,尽可能的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好处多多。再说了多多的建居民小区,也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反正六县的的财政那简直是疯狂的富裕,留着那些钱干啥用?

    为啥后世沪海的城市管理水平高,那是因为沪海有钱啊,有钱干啥事都方便。一个财政都快破产的城市,连公务人员都养不起,还指望能有啥管理水平。

    六县并不是一个适合建立大规模工业的地区,毕竟这里大多数地区都是山区。但是陆仁炳这点子工业还是在这块土地的承受范围内的。

    当然了,大量涌入的人口,必须要保障粮食的供应。这个年代,灾荒不断,粮食又是战略物资,根本就没有从外地买粮救济的可能性。如果粮食不能自给的话,等将来无论哪个势力对六县实施严密封锁,六县就会因缺粮而崩溃。

    这种事当然难不住陆仁炳,这块土地虽然山地居多,但是已经开垦的土地,也足有数百万亩。

    经过四年的水利建设,使得这块土地的水浇地,已经接近后世八十年代的水平,增加了四十多倍。在远离河道的地区,也建立起了足够的机灌井。仅是水浇地一项,也足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