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八个任务 福贵的心愿18

    第149章 第八个任务 福贵的心愿18 (第2/3页)

,大家却都没有异议。就连支书王福田也没意见。

    在大家想来,他们已经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可足够的粮食,统购粮也足额缴纳了。

    多余的粮食自己队留下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前不那么干是因为王福田没那个头脑和胆量,当然了地里也没那个产量。

    现在有了产量,大家小农意识发作,集体囤粮也不是啥了不起的。

    当然陆仁炳也说了,这些粮是保命粮,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为了以防万一,陆仁炳哈哈写了一份保密文书,让在场的人斗签了字按了手印。

    一时间气氛凝重了起来,按了手印的众人,再也不像之前讨论时那么轻松。

    陆仁炳倒是心里放松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按照会议上的方案,开始组织生产,农业技术组的人,负责指导各队生产,负责育种,育秧,还负责堆肥,施肥。

    再别得地方,农家肥基本不够。在徐家村这点倒是不愁。

    大量的家畜贡献了海量得粪肥,再加上陆仁炳提前规划好的堆肥场,使得徐家村的农家肥足够供应。

    基本不用人们起大早,背个粪篓子区满大街的拾粪。

    再没有化肥的年代,路上的人畜粪便都是战略物资,为了一块粪打起来不是什么稀罕事。

    农业生产的事,安排好了交给专人负责,陆仁炳就去忙自己的一摊了。

    扩大再生产,陆仁炳将木光盯上了那一千多亩的坡地,五百多亩的河滩,还有两口水塘。

    坡地上因为全是石粒子,没啥土,也保不了水,所以就只能稀稀疏疏地,长一些荒草灌木。

    但在陆仁炳眼里,着却是一块宝地。按着规划种上桑树,果树,就是一片不错的林地。

    林地下面可以放羊家禽家畜,河滩地也可以利用起来放鸭,放鹅。

    水塘可以养鱼,养虾,但这些都需要投资,需要技术,需要人力。

    在小农经济时代,个体农民是负担不起这种规模化的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