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第十九个任务 方鸿渐要直腰 20

    第425章 第十九个任务 方鸿渐要直腰 20 (第2/3页)

等工厂,进行第二轮融资扩张,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势力进入学校的产业。在此基础上,陆仁炳又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办了机械厂,钢铁厂等,生产一些常规的机械设备,并且开始建立设备维修所,准备为将来生产更复杂的设备打基础。

    东部人口大规模的内迁,导致西南各省人力富裕,有经验的工人也很容易招到。很多从东部拆过来的机械设备也很容易购买到。这也是陆仁炳能够迅速过构建各类工厂的原因。

    陆仁炳还建立了造纸厂,印刷厂,油墨厂开始印刷期刊,为学校的师生提供笔墨纸砚。

    每一份产业,陆仁炳都毫不吝啬的拿出来融资,允许社会各界的资本进入。因此资金充足,发展上也基本上都是各方一路绿灯。

    因此形成了良性互动,工厂发展越迅速,吸引的融资就越多,融资越多,工厂发展就越迅速。正是因为这种大肆的融资,使得陆仁炳有能力趁着滇缅公路,滇越公路没有中断的空档,大规模的从外界购买机械设备等物资,扩大春城的工业基地。

    现在法币还没有大规模的贬值,大后方有海量的资本没有出路,陆仁炳就是要趁机,将这些资本盘活,利国利民的同时,自己也能积累大把的资金。

    等过了两年,陆仁炳被评上教授职位的时候,西南联大方而已经成了工业园的附属。陆仁炳的教职也成了陪衬。

    他现在已经成了大后方最大的企业联合集团的董事长。这真的不是他愿意的,其实他只想好好的做一个学者,没奈何,实在是西南联大的人才太多了。随便扒拉几个人,做到一块一聊天,就能堆出一个企业。

    这些天才们的口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只是他们不愿意做而已。而陆仁炳恰恰就是那个愿意做的人。提前建立攀钢,在川省建立化工联合体等等这些工作,都是上赶着就做出来了。

    等到抗战结束的时候,陆仁炳麾下庞大的工业联合体,甚至已经可以下线小轿车了。当然是那种很原始的那种车型。

    不过陆仁炳可以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