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孤云出岫 第二十四章 喝酒“交心”

    第一卷 孤云出岫 第二十四章 喝酒“交心” (第2/3页)

    李云风不忍落他面子,又不好说实话,只得摇头,“不曾,如此美食还是第一次,要不是刘大哥心细,在下今日可没这等口福。”

    说完李云风又夹了一筷子,算是给足了面子。

    不过说实话,这玩意好吃是好吃,但真不下饭,李云风这会饿的要死,偏偏对面的差大哥还一个劲的唠嗑。

    李云风眼神有些幽怨,还是前人说的好啊,“食不言寝不语”,眼前这差大哥如果不是故意的,就是没眼力见,再不然就真是没怎么读过书。

    看看看,又来了吧,我可没冤枉他。

    刘伶摇了摇酒壶,还有一大半,又给李云风倒了一杯,说道:“据我所知,公子家乡那边士子游学成风,文人以弱冠之龄游历四方都是常事,我瞧公子年纪轻轻就能孤身一人远渡他乡,必是久历四方之人,想来公子随身携带的那张路引定是密密麻麻钤盖了诸多印信?”

    景谕王朝士林成风,不论是根深蒂固的豪阀大族子弟、还是一般穷苦人家的读书人,都以能否“四方游学”作为考校士子的“涉途”能力。

    “跋山涉水,不忘归途”,一来是为了锻炼心性,二来是为了摒弃读书人弱不禁风的陋习,至于最后是否能“读了万卷书,卖与帝王家”真正的走上仕途,还得看自家的本事。

    何况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天下间的壮丽河山在读书人眼中可都是大好学问。

    所以在“景泰三年”举行的那场“文渊阁儒墨大祭”中,景谕王朝的那位赵家天子从善如流,应国子监大忌酒司马正德和玉简洲那位治学大家堪称“学典”的张夫子要求,在景谕天下的读书人之间发行了一张名为“从治”的文书。

    不过这名为“从治”的文书也不是每一个所谓的读书人都能得到的,得先过了当地府学安排的“明学乡试”才行。

    这些文书一般是长方形,横窄竖长,宽约半尺,长约一尺,皆用正宗的熟宣竖排印刷,四角和左侧都留有大片空白,供地方学政填写文字和钤盖大印。

    因熟宣质地净皮,不易褪色、易于保存等特点,又有“纸寿千年”的美誉。所以每一个景谕士子在游学前,去往当地学政领取的钤盖有大印的那张“从治”文书,都可以说是随行他们一生的身份证明。

    随着景谕文风越来越盛,读书人的那张“从治”上面钤盖印文的多少似乎成了国子监士子入学的门槛,引得南梁国朝这边的士子竞相模仿,只不过这种不被本朝认可的“外物”,在这边实际用途并不大。

    而这种“从治”文书,就是刘伶口中景谕王朝的读书人该有的“路引”。

    李云风哪里知道这些,只当是陌生人进出城关需要出具的身份证明呢。

    他哪里有这些东西,又不敢直说自己没有,只得含糊其辞假装谦虚的说道:“家父对在下治学一事颇为严谨,时时不敢怠慢。”

    刘伶见他不敢明说,心下明白。

    王三早上在接到报案的时候就曾去过此人所居住的福客楼查看过,随行空无一物。

    若真是个景谕王朝那边游学而来的士子,那不免也太过“清苦”了一些,不说随行的行李,估计连这身上的衣服都只有一件。

    如果那日老李头口中的奇怪男子真的混入了落叶城,叫上衙役的一班兄弟暗中全城扫一遍就是。

    落叶城并不大,衣衫褴褛的乞丐能住的地方可不会太多。

    刘伶之所以让王三去探访城东门一带的布庄,未尝没有将李云风当做那田李村出现的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