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都知衔奇冤

    第374章 都知衔奇冤 (第2/3页)

遐迩,他们又做起了分号,在长安、成都做起来。

    吴西舜为了家业发展,索性辞掉了军职,省得有人万一那拿这个官商禁律说事,弄个鸡飞蛋打。以考城伯爵位、忠武将军勋位回家,专心帮助夫人料理飞裳绸庄。其封地考城县是曹州下辖,归于天平军节度使统辖。

    这个封地恰恰是那年金相大帅、五金贩神范丹与儿子范职运河护粮,假扮流民与李师道的假扮富商,展开大战的地方。当时吴中、盛有在高夺的劝说下,投降了范丹父子,从此成为范丹的两名贴身侍卫大将。

    吴西舜被封考城伯,最动情的莫过于家父吴中,当即就去考城的运河边曾经战斗过的乾王里,建起了府邸,落籍考城县。吴中跟盛有一起,当时还在义成军,是一名管军械库的军器监丞,正七品上的致果校尉品阶。

    陶飞裳有了夫君吴西舜亲自参与,更是如虎添翼。比之父母的美社绸庄更加做得红火,规模比之美社绸庄许多分号加在一起还要大,在长安、洛阳、成都三地声名鹊起。

    时间一晃到了昭宗天复元年(902年),陶飞裳八十岁,在唐末这个朱温与李克用拉锯战的年代,吴西舜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业,早就将幼子吴高昌改了姓,名为高昌阵,为什么这样?

    为的就是叫他投军。万一战乱之中,将绸缎庄毁灭,还有另一支继续养活全家。长子吴门昌继续撑着家业,让洛阳飞裳绸庄正常运营。特别将成都做好,洛阳、长安两地紧缩,这两地经常被争来夺去,要防备万一。

    与陶飞裳所生吴定昌主要负责长安,所生吴居昌主要负责成都。

    女儿吴青昌在夫家汴州,也开起了青昌绸庄。在娘家人的支持下,也做得很好。

    天复元年之际,高昌阵已经三十九岁,十八岁投在徐州的武宁军中效力。

    在军中已经效力二十一年,因武宁军历来难以驾驭,到了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武宁军彻底失控。被当地徐宿泗濠四州的刺史轮流争夺节度使之位,乱作一团,仗也没少打,朝廷所授的勋劳却不见踪影。

    所以,高昌阵就结义了四大兄弟,分投四州,无论谁逢到了比较好的刺史,则四人一起过去效力。既然军政大乱,也就不再考虑什么勋劳,只要维持功夫不丢,等待天时,一鼓作气掌控一地,成就一点气象。

    结果,追随那些牛人们争来打去,最终却投到了割据江淮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帐下。

    就在老娘陶飞裳八十大寿之前,史称“十国第一人”、“经营江淮第一人”的杨行密进封吴王,帐下大将多封公侯。高昌阵也被封为定远侯,封地定远县是濠州下辖。

    高昌阵以这样的厚礼献寿,全家老少一起到濠州城为陶飞裳祝寿。杨行密派节度副使冯弘铎亲到濠州,代为祝寿。

    第二年,吴西舜于洛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就在这一年,飞裳绸庄起了乱子。陶飞裳的长女方紫云,将绸缎庄生意也带了夫家徐州丰县,就以“紫云”为字号,在徐州开店。吴西舜去世之际,方紫云已经六十岁,提她干什么?出嫁的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