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学在“澄衷”

    第481章 学在“澄衷” (第2/3页)

最大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著名的维新党领袖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成了保皇党人。

    作为清末民初重要历史人物,虽其在对抗革命党、支持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段祺瑞等事件中,引发诸多争议甚至不满,但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呐喊奔波,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是中国新史学的开山祖师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不可否定;在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立宪运动的推手作用不能忽略。

    他坚持介绍西方的新学,抨击中国社会的黑暗,解剖国民性的缺点和弱点,而且文章“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在中国思想界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胡适在梅溪学堂便开始读《新民丛报》,读梁启超一派人的文章。到澄衷以后,似乎和梁氏更结下了不解之缘。

    澄衷学堂是依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分班,故班里学生国文程度参差不齐。杨千里将学生分成三组:甲组读饮冰室文;乙组读读粹化新编,丙组读春风馆国文教科书。其中,乙组和丙组人数居多,只有胡适与另外三人分在“最高级别”的甲组。

    胡适所在甲组读的饮冰室文,也就是梁启超的著作。

    胡适最初接触梁氏文章,缘于二哥胡绍之推荐。转入澄衷学堂后,在杨千里的影响下,对梁氏著作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他从梁启超的文章中,知道世界上除了孔子孟子以外,还有培根、笛卡尔、霍布士、斯宾诺莎、孟德斯鸠、卢梭、康德、达尔文等许多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他折服于梁氏文章的魔力,他的思想也不能不跟着梁启超走。

    胡适说,他那时“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主要是两部著作对他的思想事业影响极大,第一是《新民说》,第二是《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新民说》,是梁启超有代表性的政论著作。现在版的全书共二十节。分别为第一节叙论、第二节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第三节释新民之义、第四节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取法之所宜、第五节论公德、第六节论国家思想、第七节论进取冒险、第八节论权利思想、第九节论自由、第十节论自治第十一节论进步(一名中国群治不进之原因)、第十二节论自尊、第十三节论合群、第十四节论生利分利、第十五节论毅力、第十六节论义务思想、第十七节论尚武、第十八节论私德、第十九节论民气、第二十节论政治能力。

    书的主旨,是要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试图个老大落后的民族,改造成一个先进强盛的新民族,使“吾四万万人之民德民智民力”,可以同西方的先进民族相匹敌,成为新民。他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因此,梁氏自号“新民子”,自称“中国之新民”,他办的杂志也叫做《新民丛报》。总归一句话,他把“新民”看作是“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胡适读到的《新民说》,是汇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