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

    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 (第2/3页)

们的青年去肩负起这个大业。我们现在已经落后日本五十年了,因为在心甘情愿地接受现代文明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落后五十年了。

    作为例证,胡适阐述了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大致情况及其教育盲区:中国在半个世纪以前开始派遣留学生的时候,派的是非常年轻的孩子,因为它所想要的不过是让他们学会番语,以充当大官的翻译。后来开始派遣青年的时候,他们学的都是技术性的教育,亦即,要他们成为土木或机械工程师,矿冶、电力师,化学或物理技师。很少人学法律。几乎没有人学习哲学或文学。

    “到了1910年,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当我跟七十名庚款生留美的时候,大家都强力地建议我做一个铁路或矿冶的工程师。因此,甚至到了辛亥革命的前夕,我们仍然不知道西方世界除了技术知识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我们;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必须把青年男女培养成具有新思想、新文明的未来领袖。辛亥革命突然发生了。全世界都期待着我们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的民主国家。我们根本就是措手不及。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没有领袖,却到处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机会主义者。那只配当操练官的庸才,飞上了枝头当起督军来;那只受过文书和科级管理训练的人,受命出掌国政。辛亥革命之所以不成功,民国之所以流于空名,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这就是中国的悲剧。辛亥革命失败了,我再度强调,就是因为它根本不是法国革命意义下的革命。那所谓的革命,只是改了朝换了代。”

    以上说明,辛亥革命在胡适心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辛亥革命和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他也一直在思考、在总结。

    胡适早年就已经深受老子“不争”哲学的影响,“ 原来在我十几岁的时候, 就已经深受老子和墨子的影响。老子主张‘不争’。不争便是他在耶稣诞生五百年前所形成的自然宇宙哲学之一环。”他虽然没有当基督教徒,但基督教的“圣经”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

    到美国以后,胡适仍念念不忘老子的教训,常常引述老子的一些名言,来宣传他的和平主义,

    例如:“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后来读了《圣经》,胡适觉得耶稣宣传的教义,如对邪恶魔鬼不抵抗;人家打你的右脸,你再把左脸转过去让人家打,等等,与我国老子“不争”的理论极为相似。

    1914年七八月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胡适的和平主义迷梦受到冲击。不久,他的一位美国朋友讷司密斯(Geo

    ge W?Nas.myth)从欧洲归来。

    这讷氏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与胡适谈起他在欧洲大陆的闻见,乃大谈和平主义。他说卢森堡不抵抗德国侵略而得以保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