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过河卒子

    第588章 过河卒子 (第2/3页)

必须加强对美的外交工作。派谁?蒋介石首先想到了胡适。

    一方面,鉴于胡适在知识分子中的威望,将胡适委以重任派往美国,可以使知识分子暂时放下对政.府的批评,为抗战集合到自己的周围。另一方面,胡适在美国有那么多老师、同学、朋友,在美国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胡适善于演讲,在他理性而又通俗易懂的演讲中,自有一种逻辑的感染力深深地令人折服。凭他的能力,在美国各界是应该能够获得对中国抗战理解、同情和支持的。

    而派胡适赴美,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从创办《独立评论》时起便很关注中日问题。他主张公开的外交,以期获得国人的理解,从而唤醒民众。他根据当时局势对中日全面战争精确地排出时间,“对世界固应赶紧结合,对日本尤不可不做一种可以使我们喘气十年的Modus Vive

    di(权宜之计)。若无一个缓冲办法,则不出一二年,日本人必不容许蒋先生整军经武。”胡适认为中日之战必不是孤零零的中日之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日本侵略与欧美产生的“利益上的冲突”,将之引导成对日本的“国际大劫”。他后来将之凝聚成“苦撑待变”四个字,随之被国民政府接了过去,变成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方针。

    蒋介石当时选派了三个人,另两位是张忠绂和钱端升。张以家庭困难为由,一开始就没去;钱去了后觉得靠演讲收效太慢,很快就消极回国了。只有胡适本着“做了过河卒子”的拚命精神,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无怨无悔地做了下去。

    胡适注重向政要宣传中国抗战。飞机经停菲律宾时,他拜访了总统蔻桑。

    胡适宣传的主要方式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演讲。

    胡适一到美国,便忙了起来。9月26日上午10时飞抵旧金山还没住下,就先到中华会馆参加茶会,发表简短谈话。吃过午饭,仍然没有休息,又赶往大中华戏院,对当地华侨以及各界人士演讲。晚上人们得知胡适到来,争相邀请他赴宴,结果一口气赶了两处宴会做了两场演讲。当天很晚才回到住处,强撑着在日记中叹息:“甚疲倦了”。尽管如此,由于是事先约定,29日中午又前往联邦俱乐部演讲。30日胡适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演讲。10月1日到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向全美听众作广播演讲。

    胡适的这些演讲是在自身和客观条件都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胡适从1937年8月即断断续续生病,最主要的是眼睛时感酸疼模糊,尤其是牙疼一直在困扰着他。22日肠子发炎住院;9月16日在香港开始发烧;11月13日,胡适应美国纽约外交政策协会邀请演讲,但那天早起,胡适就觉得不舒服,吃的早饭全吐出了。中午外交政策协会宴请,胡适一点胃口也没有,什么也没吃。但仍然坚持演讲,并答复了许多问题。演讲完,胡适出了一身大汗,里衣全湿了。演讲过程中,胡适又拉了一次肚子,此次胡适不仅没住院,而且强忍了两天,一边靠吃药,一边靠饥饿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