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人精

    第2章 小人精 (第2/3页)

为袁世凯聘请了两个当地特别有名气的老师,又把袁世凯的两个哥哥袁世敦和袁世廉从家乡接来,陪他读书。想得是有人管束和监督着,几个孩子比着学能有个激励作用。

    看袁世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让老师一定对他严格管教,实在不听话可以体罚。但管住他的人,能管住他的脑袋吗?他在那里是老实坐着,老师讲课他不听,想别的事,谁能把他怎么样?

    本就生性放荡,追求吃喝玩乐,爱游山玩水。来到这繁华的六朝古都,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更使得他无法自持。

    一有机会就和一些浪荡的少年游山玩水。清凉山、莫愁湖、雨花台、金陵矶、太平湖等名胜成了他常来常往的地方。

    人总是各通一路,这袁世凯读书不上道,但学拳术和骑马术却是超人。不管多烈的马,到他手里都服服贴贴。

    我们刚才说了科举制度的伟大之处,其实,科举制度也是有很大很多的弊端的。他给极少数提供向上爬的通道时,对绝大多数人则是灾难。

    因为,科举制度的最大诟病是读死书,死读书,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所学,绝大多数知识是没有用的东西。

    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人们常说,读书无用,百无一用是书生。

    一个人把一生最好的时光,用在这读死书上,其实是很悲哀的。

    有的人一次考不中考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就算最后考中了,也到了垂暮之年。不但坑害了本人,也坑害了一大家人。

    开办科举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这样的读死书,死读书肯定是培养不出人才的。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历朝历代,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也确实选拔出了不少的人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一般说来,一个人书读的好肯定是个很聪明的人。在读书上高人一筹,在其它的方面,应该也是个佼佼者。

    也就是说,所以是人才,不是读死书读出来的,而是本身就素质好,学别的事情也很快。

    (这里,我们不妨说几句题外话。说到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说到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很多人都指出这样和那样的弊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人所说,多半是对的。我们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搞了个大的闹剧,慷慨激昂的提出了教育的很多问题,灾难性的后果是大学停摆了好几年。我们甚至可以说,那个时候提出来的高考存在的问题,也是有很多道理的。但那又怎么样?高考不是还得恢复吗!因为,无论如何,在选拔人的方面,高考是最公平的。或许,靠权和钱可以在很多地方通行无阻,但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