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幸运

    第24章 幸运 (第2/3页)

    其实,我们知道,袁世凯的这份电报不是想向国內示警和报告军情,而主要是为自己开溜提供借口。但是误打正着,这份电报在关键时刻,救了袁世凯。

    我们说了,袁世凯是幸运的,幸运的天平总是向他倾斜。

    中日的这场战争,中国方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日本已经打进了中国东北。清军则是节节败退。

    中日战争期间,袁世凯被李鸿章安排在转运局,负责筹集粮饷军械。干的怎么样很难考证,但逃命跑得比一般人快。

    由鸭绿江边的九连城,退到凤凰城,退到辽阳,退到新民厅,一鼓做气,退回到天津。

    打不过人家了,只能请求停战议和。一八九五年二月,清廷免去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被任命为头等全权大使,前去日本办理交涉。

    李鸿章于三月十四日启程去日本马关,并在马关被刺,险些丧命异国他乡。

    打败了的一方能有什么话语权?这实在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四月十七日,李鸿章经过和日本的的一番谈判,签订了那个一直被称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谈判不仅仅是谈判桌前的较量,更是国家实力的较量。

    按照马关条约,中国要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

    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沿內河驶入上述口岸,日本在通商口岸可设立工厂等。

    消息传来,全国哗然。

    条约极大的伤害了国人的民族感情和自尊。悲愤欲绝,纷纷要求废除此条约,坚决与日寇血战到底。

    为们前面提到了,清**内部,一直有二大派对立。一个是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一个是李鸿藻代表的清流派。

    李鸿章和李鸿藻,名字只差一个字,很多人以为他们是兄弟,其实不是。

    李鸿藻:字兰荪,号石荪,砚斋,是河北保定人。咸丰二年的进士,授编修,督河南学政,同治元年被提拔为侍讲。深受老佛爷信任,接连晋升为內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加太子少保;这个时候正任吏部尚书。

    李鸿章则是安徽合肥人。

    他们虽然都是朝廷重臣,不但没有亲属关系,也不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