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二次革命

    第133章 二次革命 (第2/3页)

一时,挟隆裕和载涛、载洵以自重。辛亥起义后,盛主张用岑,奕劻则主张起用袁,其后袁因缘时会,水到渠成。

    岑在上海,据说孙、黄都去拜望他。他告诉访客说:“别人都怕袁世凯,我是不怕他的,倒要和他较量一下。我本无意大总统,今既有现成的,就不妨试试看。”

    为了震慑和控制国民党拥兵自重江西和南京,北洋军分两路南下:第一军军长段芝贵统率第二师师长王占元、第六师师长李纯两部担任湖北、江西之线。第二路军包括冯国璋、张勋、雷震春等部(因第二路军不止是一个军,所以称为第二路军),由冯国璋统率,沿津浦路南下试图控制南京。

    这都是北洋军的嫡系。段芝贵和冯国璋都是袁的心腹大将,袁心目中的两个重要棋子,袁心中内定段芝贵是湖北都督,冯国璋是江苏都督。

    肯定地说,北洋军此刻的进兵,只能加剧紧张局势,也是导致“二次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南北已经名义上统一,袁政.府是全国的合法政.府,军队可以派到国家的任何地方,所谓,出师有名。

    北洋军来势汹汹,咄咄逼人。

    李烈钧是国民党四个都督中最有实力的,袁世凯也最嫉恶李。

    李被免职后,孙中山派居正、白逾恒、吴铁城前往南昌慰问。力劝李不受乱命,宣布独立。

    李颇踌躇,认为:“被免了职才起兵讨袁,人将以为恋栈挟嫌,岂能言顺。”所以决定离江西至上海谒孙中山再作计较。

    李烈钧于六月十五日经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桥路六十号。

    柏文蔚是主张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发难,曾密赴上海向孙中山请示。孙因为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卫南京,似不宜先动。最好由湖南、广东、江 西各省先行独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击。所以劝阻了柏,柏被袁免职即赴南京升平桥小住。

    李烈钧在上海分别见到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反复会商今后对袁应付策略。中山先生在宋案后本就一直主张武力讨袁,现在则起兵之心更加坚决。其他人也深感袁世凯这是在斩尽杀绝,再退让下去,袁世凯只能是更加猖狂,更加有持无恐。当前只有一途,就是举兵反抗。

    黄兴这时已派人在南京调动军队。

    李烈钧激于义愤,愿任首难之责。遂于七月七日自上海轻装潜返江西,七月八日抵达湖口。召集旧部第九、十两团 ,及辎重工程两营,于七月十二日占领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独立。

    李部混成团团长林虎,自告奋勇,愿任九江 前敌军总指挥。第一师师长欧陽武,第二师师长刘世均,赣南第四旅旅长蔡森,均电告整军备战。

    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十三日,江西省议会公举李烈钧为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慷慨誓师,发布讨袁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