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

    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 (第2/3页)

    熊希龄刚到,就有外国使者求见大总统。这当然是事先就约好了的。内外有别,袁世凯自然是要先接见外宾。

    他很抱歉的请熊希龄在办公室稍等。

    熊希龄闲来无事,随意看了一眼袁世凯桌子上摆得一个卷案。是前司法总长许世英,查办承德避暑山庄的案子。略加窥视,发现关系自身,大惊失色。

    原来熊希龄任熱河都统时,就住在承德避暑山庄。那里是清廷的行宫,皇帝常到那里避暑狩猎。山庄陈列了许多清室珍宝古物,每任都统到任,都对这里的文物进行检查,并向清廷报告。

    熊希龄在山庄居住时,清点过山庄的文物。

    他曾把一把折扇,送给袁世凯的亲信姜桂题。姜桂题没敢私自留下,把宝物交给袁世凯,并把熊希龄密报。

    熊希龄担任热河都统的时候,正值库仑蒙匪叛乱,边务吃紧。他看到行宫古玩盗卖严重,加之房屋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为保护这些珍贵文物,熊连续两次呈文袁世凯,要求修整行宫和整理陈列的文物。并建议将文物装箱运往北京,作价卖给民国博物馆收藏。

    袁世凯批准了熊的建议,熊希龄从一九一三年五月开始,对行宫房屋进行修理,对陈列的文物彻底清查。他还颁发了十三条清理办法,编制了各种清理表格,委任了两名清理官员,会同宫里的事务主官,费数月之功,分门别类,将行宫古物彻底清查完毕。

    熊希龄本人对于古玩完全是个门外汉,既无赏鉴知识,亦无收藏雅兴。在修整房屋和清理文物过程中,由于经费紧张,熊在经袁世凯同意之后,派人从宫中的古文物中,选了十多件稍贵重的瓷器,运往北京、上海变卖,得到一笔巨款,充作修缮经费。

    但是,袁世凯对谁都信不过,批准熊希龄提出修整行宫和整理古玩的建议后,背后又指使前清内务府官员暗中监视。

    内务府官员将熊希龄在北京、上海变卖的瓷器与其他被盗卖的古玩搞在一起,大约二百多件,开列一个清单,要求袁世凯进行追查。

    袁世凯派人秘密调查此事,调查者根据袁世凯的意思,在调查报告上故意闪烁其词,暗示熊希龄有盗宝嫌疑。袁世凯接到这份调查报告后,故意压下不发。

    于是,就有了前司法总长许世英,查办承德避暑山庄的案卷。那案卷一直压在袁世凯处,现在派上了用场。

    袁世凯接见完外宾,请熊希龄到外间谈事。

    见熊希龄面色有异,显得特别关切:“秉三,你昨晚别是因为忙没有睡好觉吧。不然,为什么面色这样不好,精神很显疲惫呢?咱们这身上的事情,如何有忙完的时候呢?可要注意休息,保护好身体。”

    熊希龄是个特别胆小怕事的人,也没经过什么风浪。脑子里还在想着刚才的事,心想袁世凯是不是要落实避暑山庄盗宝案的什么问题,还没想好该怎么回答。

    见袁世凯关心自己的身体,忙不迭的表示感谢。

    两个人扯了几句闲话,袁世凯突然脸色一变,“秉三,你这段时间应当看清楚了,国事不好向前推进,都因国民党处处设障。凡事故意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