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教育体系

    第六十二章 教育体系 (第2/3页)

    采用水泥与木头混合的建筑方法,比较适合明朝这个生产力。

    松江府周围,还有大片森林。

    配合着徐奕提供的现代水泥工艺,做一个四五层的学校,并不是特别困难。

    说了半天,俞兴总算搞明白了徐奕的意思。

    徐奕说的,是用木头做框架,再用水泥浇筑表层。

    在现代,很多国家都在用这样的技术,已经经过足够的例子,证明了这样安全性和可行性。

    所以,这样的建筑建造起来,用一年时间就可以建成。

    一年时间,才能建成,那今年就需要另寻他处了。

    今年的学校,就只能租用周围的民居了。

    一万五千名学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确实需要更多的房子。

    但第一年,还是将就过去吧。

    ..

    接下来,还有一万两千名,在12到18岁的年纪的中学生。

    这些学生,徐奕准备建成三个中学,每个学校四千人。

    这四千人,每班四十个人,共分为一百个班级。

    九十个正常班,十个加速班。

    正常班自然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按正常学习进度学习六年毕业。

    加速班自然要加速,能学多少就是多少,规定的课业毕业之后,就可以毕业。

    如果是天才,一年中学毕业也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这样的方法,找出最有天分的学生,这就是徐奕的目的。

    这样的教育体系,在徐奕看来,实在是非常有必要。

    徐奕现在什么都不缺,最缺少的就是人,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徐奕的队伍,那么在未来对抗FIB的力量,也会增加几分。

    等到这些孩子中学课业结束之后,将会来到徐奕建立的徐园高级职业学校。

    虽然名字不好听,但是这却是整个大明科技水平最高的一个学校。

    在徐奕推送大明快速前进的时候,这些人才就是最好的帮手。徐奕需要建设好这套教育体系。

    同时,这套教育体系,徐奕也要推广到整个大明。

    但凭借徐奕的力量,这个教育体系的能在松江府搞起来就不错了。

    所以,将教育体系推广到整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