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弹劾

    第十二章 弹劾 (第2/3页)

进宫面圣求宽恕,岂不是不打自招,先不说此事如何,但一顶结交近臣,窥伺朝政的大帽子你不接也得接了。”

    “老奴死不足惜,但殿下恐怕也落不了好。”

    福王果然是个没注意的,三两句话就被说的泄了气,徒自坐在太师椅上一言不发,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见福王这样子,王体乾觉得今天这把火煽的可以了,也就不再多言,起身告辞。

    王体乾走了以后,福王仍有些昏昏沉沉的,想要找人开解一番,却发现,除了飞鹰走狗的酒肉谋士之外,身边并没有一个可用之人。

    这也不怪福王,要怪就怪朱允炆和朱棣,由于藩王造反的那些狗屁倒灶之事,导致大明皇帝对藩王的警惕性很高。

    花天酒地鱼肉乡里可以,但是卧薪尝胆爱民如子不行。

    于是经过多年的熏陶,藩王为了自保,不敢流露出半点贤达之色,时间一长全成了些酒囊饭袋之辈。

    而真正有才之人也不会甘于陪着藩王日日胡天海地的,久而久之,身边全剩下些趋炎附势的无能之辈。

    福王在脑子里想了一圈,伸手指头扒拉了一遍,发现身边也就这个管家刘铮还好点。

    刘铮是陪着福王长大的,以前是宫里的太监,福王就藩后,也跟着去了河南。

    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在宫里待过,了解官员那一套,又经历过国本之争,算是福王身边脑子最聪明的了。

    此时刘铮静静的侍立一旁,脑子飞快的转着。

    先不说此事的真伪,单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深夜来访密告福王一事,他就觉得有些蹊跷。

    异地藩王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按说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之前也没有什么交往,不知王体乾为什么要卖福王这个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但是刘铮毕竟已多年不在宫廷之中,早就远离了政治纷争,所以也并没有想出缘由。

    “殿下,不必太过惊慌,此事真伪还不清楚呢,切不可自乱了阵脚,且容明日咱家去打探一二。”

    见自家王爷有些慌了心神,刘铮只能现行劝住。

    既然看不清楚这里面的道道,索性就先不动,待背后的牛鬼蛇神跳将出来,就一清二楚了。

    刘铮原是万历时期司礼监大太监陈矩的门下,是陈矩的压在福王身上的后手。

    本来是想跟着福王打个翻身仗的,没成想最后败给了东林,刘铮也就自此远离了政治中心。

    但当年陈矩言传身教的那些,却还印在脑子里。

    此时为福王的谋划,也算是比较高明的了。

    敌不动我不动,敌要动我先动。

    但是刘铮没想到的是,敌人动的比他预想中要快的多。

    因为第二天,刘铮还没找到以前宫里的旧友询问此事,一个惊人的消息又传来了。

    朝中的一个清流,把福王给弹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