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郑儒新

    第一百六十一章 郑儒新 (第2/3页)

除了进士及第打马琼林那日,郑儒新有幸参加宫廷宴饮,见过还是万历皇帝的皇燕京一次。

    打那以后,十数年间,郑儒新便一直在江西赣州任职,即使升任知府那年来吏部述职,也因为当时的皇燕京朱由校怠政,根本就没见他。

    十数年间,这诺大的紫禁城中已经换了四任皇燕京,历经国本之争、梃击案、移宫案、阉党崛起又覆灭等各种云诡波谲的政治斗争,但这一切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十数年间,因为辽东女真崛起,萨尔浒大败,北方又连年灾害,短短十数年间这大明已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但这一切也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十数年间,郑儒新一直在江西南部的山区充任亲民官,兴修水利,劝人农桑,教化百姓,既无大过亦无大功。

    朝廷中的各种争斗,边事的各种恶化,到了郑儒新面前,便皆化成了邸报上的寥寥数语,郑儒新看不懂,也不想懂。

    眼瞅着马上就要知天命的年纪,郑儒新觉得自己这一生也就这样过了,岂料在去岁贵州又爆发了奢安之乱。

    郑儒新久在赣南,没少跟那里的土司打交道,土司的弊端他比谁都要清楚,如何压制土司他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案,但因为位卑德浅,也只能闲来跟幕友略说一二。

    去岁贵州土司尽皆叛乱,贵州数十万百姓惨遭战乱,出于士大夫的责任感,郑儒新思量再三,还是上了那道折子。

    郑儒新本以为会石沉大海,却没有想到因此得以陛见。

    十数年间,这还是他第二次进宫,也是他第一次单独奏对,心里难免起伏赴。

    而且一般而言,廷对之后迁官居多,尤其是在郑儒新递交了那份改土归流的奏疏之后又陛见,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为了这次廷对,郑儒新并没有多做准备,改土归流之事已经思虑多年,早就烂熟于胸了。

    尽管胸中千言,但第一次单独面圣,郑儒新还是有些紧张,尤其是听闻这个少年天子有太祖成祖风范的时候。

    不过,当郑儒新面对朱由检和煦的问候之后,心定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