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家

    第三章 回家 (第2/3页)

   母亲一阵急咳,咳得眼泪直流,半天才缓过劲来:“大哥,说好是一分利的,怎么成两分了?”

    “明娃以前还是军官呢,你怎么不说?今时不同以往了,就是二分利。明娃,记的明日送来啊。”那人说着,头也不回地和一帮人走了。

    祁志明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母亲平静地看了他一眼,“你恨谁啊?别人看不起你,那是你自己的过错,别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与他人,人家不欠你的。相反,现在是你欠人家的。房子不修,病不治。你还上钱以后,赶紧滚,莫让愤恨误了你的前程。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是我儿子就去往死里打拼。不然,就是我死了,你也别回来!”

    祁老爹回家了,瘦弱的身躯早早地佝偻了起来。见到了儿子很是高兴,笑呵呵地说道:“回来了?今天逮了两只野兔,不去卖了。一会儿咱爷们喝一杯。”

    老人没问一句祁志明为什么突然回家的话。

    儿子大了,比自己有主见。

    朴实的山里汉子,早已被贫困磨去了棱角,在生活的重压下变得有些卑微了。

    儿子是他最大的依靠,而儿子有出息,当着军官呢。不然去村民家借钱,也不会有人借给他的,哪怕是再多的利息也不行。

    陪老爹喝了一会酒,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便早早地睡着了。

    祁志明辗转翻侧,一夜无眠,次日一早便去了镇上。

    晚上接到电话,让他马上去一个单 位报到,时间很紧。只好把事情委托给儿时伙伴去处理了。

    ··········

    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 ,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陌生的城市中奋斗拼搏着的。

    孤独面对未知的明天,迎接着每一天新的挑战。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更是一个人的舞蹈。”

    现状平静的社会状态下,却是暗流汹涌。

    同乡圈子,同学圈子,战友圈子,亲戚圈子,被同等级别而又利益相关的圈子,连接在了一起,形成别样的五环图案,诠释着人类在社会生存中的哲学。

    是一种必要的社会链接吗?

    如果没有朋友,没有网络,孤单一人独处。

    没有文字,两眼望天,即便是有充足的生活资源,又能熬过几天呢?

    除了房外虫吟蛙鸣和风吹树梢发出的‘啾啾’声,还有室内床上翻来覆去的“咯咯”声。

    祁志明两眼瞪着天花板发愣,如同往日的夜晚。

    没有特长(除了军事),没有人脉,没有资金,已经27岁了,现在却失去了人生目标。

    一个大男人,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负担。眼睁睁不能给与家人应有的生活保障,便一天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