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十六章 堂议(中)

    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十六章 堂议(中) (第2/3页)

想来与其宾客从属亦有过些许交谈吧?”

    皇甫嵩坦然说道:“此事并无什么不可说的,袁司隶宾友,南阳许攸许子远,曾与臣有过一叙。”

    “原来如此。”刘辩绕着皇甫嵩来回踱步说道:“不知今日皇甫公可曾与陛下说了此事呢?”

    “还未曾言。”

    刘宏听闻赶忙打断道:“那许攸与皇甫中郎的私下言论,如何需要与朕说,阿辩,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朕难道是这般严肃酷烈的皇帝吗?”

    皇甫嵩上前三步,朝着刘宏行礼说道:“此事当与陛下知,臣本意于此军议之后再与陛下诉说此事,现如今既然殿下提及,那臣这般说了便是。”

    “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刘宏急的站起身来,数步上前,搀扶皇甫嵩说道:“皇甫中郎若真要与朕说了,那朕可不就成了严肃酷烈的皇帝了吗?说不得,万万说不得。”

    皇甫嵩闻言却是徒自后撤三步,顺势摆脱了刘宏搀扶,猛地跪地言道:“征伐太平道逆贼,正当朝廷用人之时,臣恳请陛下解除党锢!”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便是皇帝刘宏,亦是愣神许久之后,常常叹了一口气,再不言语。

    党锢,通俗点来说就是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而东汉时期的党锢,便只桓、灵二帝的行政举措,也就是刘宏与他的皇帝老子刘志干的事儿。

    这所谓的政治朋党在这个时代便是与宦官对立的官僚士大夫了,为什么士人们不喜欢宦官,党锢政策就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从后来的史书记载所知,东汉王朝的朝堂势力博弈,不过皇权、外戚、士人三者而已。宦官势力作为皇权的权利延伸,势力广大实际上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皇帝想要密切掌控国家权利,那么重用宦官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手段。

    这样的手段就势必会与士人集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士人集团名义上秉承忠君爱国的理念抱负,实际上更为看重的却是虚君政治,这样的政治立场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接受的。

    若是皇帝本身手段高明,能力出众,自然会有更加妥帖的方式去缓解士人集团带来的压力,可是若是皇帝本身资质平庸,那就只能施展相对极端的方法挽回皇权。

    党锢,便是一个极端但是却有效的方法,桓帝时期的第一次党锢相对温和,总体上来说,皇帝刘志行此事,是十分克制的,其目的不过是借宦官反对士人们过分攫取权力,更多像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去和士人阶级谈判,划分权力。

    可是到了第二次党锢,做法就过于酷烈了。

    时桓帝死,灵帝即位,窦武为大将军。窦武因长女入宫为桓帝皇后而为外戚,其人“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才充足而已”,可谓是清明至极之人,还经常将皇家赏赐给太学生们,购买粮食救济黔首,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太平盛世那就是圣人,而往往是这样的人也对为非作歹的宦官们是深恶痛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