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水关

    第四十五章 水关 (第2/3页)

这里原本是灌南的一个巡检司衙门,后来提举盐课也在这里办公事,再有地方上的官吏在这里办公,所以原本一个套院建成了好几个套院,连大门都建了好几个。

    这里是灌南和山阳以及到清江浦和淮安的水关交界,四乡八里的人提起水关就知道说的是这里,到万历末年巡检司废弃,再下来提举盐课也形同虚设,到了崇祯中期之后,杨世达这个标准的私盐贩子因为天下板荡地方秩序败坏,捐输了一个从七品的佐杂官职在身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查私盐的国朝官员,河房这里也就被杨世达一伙人给占了下来,这些年功夫杨世达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大,祸害的人当然也是越来越多。

    闵元金,梁世发,还有王三益以及十来个旗军都是被关在一处,三开间的大房子再关几十人也不会太拥挤。

    这里原本就是杨世达一伙做黑活关人的地方,在河房最北侧临河的地方,河堤很抖,房舍是条石加砖瓦筑成,估计还是成化年的建筑,盛世光景,房舍修筑的异常坚实,除了从正门杀出来,想挖个洞跳个窗逃走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杨世达一伙占地收钱,其实就是变相的税卡。大明的工商税形同虚设,海关税也不行,茶税一年才几万两,盐税已经是收入最高的税种,一年也就二十多万两……这个数字在崇祯年间还是在持续的下降,其实是和朝廷的控制力下降有关,也和大士绅大商人们转嫁压力有关,所以后世的人将一切黑锅交给东林一党来背,不太公平,东林党本身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和势力。

    每天在水关进出的船只很多,盐船,粮船,小渔船,运人的各种小船等等,除了运军的漕船外,只要经过的船只杨世达一伙便会收钱。

    每天算算收入,去掉一些打点官吏的必要开销,再开销一些给麾下的青皮游手,剩下的便是杨世达自己的收入了。

    每日多则数百两,少也有百八十两的收入,就算是在通货膨胀的崇祯年间仍然是相当令人羡慕收入。凭着这水关杨世达养活了百来个青皮,建立了自己的基业,使他的功业比起兄长杨世礼来似乎也没有差太多……

    每天傍晚天黑之后,会有厨子带着酒菜吃食而来,然后用几个大铁锅热火朝天的做出菜饭,准备杨世达一伙的酒食。

    这个年代缺乏一定的娱乐,就算是跑到淮安府城那样热闹的大城,无非就是酒楼多些,有一些青楼之类的游玩场所,能叫堂会,听曲,看戏,但那些高雅的地方未必欢迎这些游手无赖,这些无赖也不太喜欢去那些场所,那些半掩门的土窑暗娼才是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在河房这里喝酒,耍乐,赌钱,每天闹到半夜才睡,这已经成了杨世达一伙的日常活动,由于太过无聊,又知道逮着一伙云梯关的旗军,甚至还逮来一个百户,天黑封了河之后,很多无赖子便三五成群的跑过来用王三益和闵元金等人解闷取乐。

    这可苦了闵元金和梁世发,隔一阵便会有几个青皮过来,吃酒吃的醉醺醺的,对王三益他们尚不敢直接动手,梁世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