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船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船 (第2/3页)

贸易兴盛,货物进出量也大,不光是海商买船造船,当地的官绅世家也有很多参与其中,包括无锡钱家这样的官绅世家,就曾拿出好几万银子,与人合伙制造造价在十万两左右的大型海船。

    造船多了,对工匠和船场的控制就必然严密。

    闵元启这个新上任的游击将军,在江北还算号人物,在江南就连个屁也不算了。

    浙江的名士茅元仪,士族子弟,少有捷才,又在秦淮河这样的名士成名之所混过,被名妓赠诗曰,下马学者,上马将军。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书香世家子,著诗无数,著兵书无数。

    在青年时就曾在杨镐幕府中为赞画,后来随孙承宗在崇祯二年危难之时飞赴京师勤王,被赐给副总兵一职。

    一般的武将想干到副总兵已经是千难万难,副将之职也是二品或三品,算得品级不低。

    但茅元仪任武职之后就饱受士林非议,遭遇白眼之多超过了前半生。

    在江浙士绅名士生员们眼里,武职低贱,哪怕茅元仪还只是个文职赞画,或是直接就是个白身,凭他的家世和才学名声,当一个名士是绰绰有余。在江浙地方,名士上门哪有官绅之家不竭力招待奉承的道理?茅元仪若是白身,从南京吃到杭州都绝无问题,不知道多少世家抢着奉迎他。

    一旦忧国忧民当了副将,却是被众人白眼相加,根本无人愿意理会与他,更不要说结交奉迎了。

    茅元仪在崇祯十二年死于忧愤,大明少一兵家人才,在江南士绅的嘴里,不过就是可惜二字,这可惜就是可惜损失了一个栋梁,而是可惜茅元仪醉心功名,居然以官绅世家子弟的身份去做那武职官。

    茅元仪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闵元启这样彻底的将门出身的小小游击了。

    江浙官绅世家,有的是从唐时就传承下来,宋人相传的家族也很不少。颇多世家是在南宋时就已经当了官,传下十几二十代,还是举人,进士,仍然是金字招牌,不折不扣的书香官绅世家……

    江南的官绅富商阶层说单是哪一家,势力是没有多强,也没有什么真的能操控朝政的大世家。

    就说松江的徐家,徐阶已经位至首辅,家势是没得说了,又有占田二十多万亩,富也是没得说了。

    一样被地方官员弄到家产败的差不多,徐阁老晚年相当凄惨,坐视子侄家人被充军流放,家产被抄没大半。

    但这些官绅富商阶层是抱团的,真正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万历派的税监是替他自己捞钱,和后人附会的万历到民间征税充实国库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位皇帝是商家后人,天生的贪婪吝啬小气,就算辽东之事已经火烧眉毛了,他还是勒着内库银子不松手,四处派的税监税监弄到地方乌烟瘴气,死人无数,多少良善人家被逼到倾家荡产,这不是能用什么征税和抗税来和稀泥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江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别处都是在皇权下匍匐着隐忍着,江南官绅却能暗中勾手,用罢、市等诸多办法来抗议,甚至矛盾激烈之时,世家们暗中找到打手,直接将皇帝派下来的税监给活活打死。

    这就是蔑视皇权,但有人抵命,就算是万历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万历给自己捞钱是错,但江南士绅联手抗税,国家风雨飘摇他们还是善财难舍,也是大错特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