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泡影事(1)

    第十八回 泡影事(1) (第2/3页)

白衣雪颤抖着伸出手指,去探百里尽染的鼻息,他已溘然而逝。

    荒烟中凉雨如幕,林涛如怒,犹似愁猿哀啸,寒雁悲啼,直教人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正月二十一,临安城中悬灯结彩,华丽璀璨。上元节的热闹尚未散去,街衢里巷的人们,脸上也都还洋溢着新年的笑容。然而闹市之中,惟有一名少年,他焦眉愁眼,心情怫郁,周遭的这些欢乐与喧嚣,似是与他全无干系。

    这名少年正是白衣雪。他瘗敛了百里尽染后,伤悼不已,守在百里尽染的孤坟边,久久不肯离去。一连数日,他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心底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百里尽染神通广大,说不定能够活转来。

    到了第四日的中夜,他独立林间,一轮寒月,高悬于水天之上,四野空寂无声。

    “呱”、“呱”、“呱”,蓦地一只夜栖的乌鸦,嘶哑着嗓子,扑棱棱振翅飞远了,没入暗夜中。白衣雪被这叫声猛地一惊,眼前但见一片清冷的月光,静静地洒在百里尽染的坟头之上,他哪里还能活转过来?

    白衣雪擦干眼泪,对着百里尽染的冢墓,磕了三个响头。回到石屋,屋内空空如也,虽是还留有百里尽染的气息,却再也不见他的身影。

    白衣雪泪水潸然,默默拾掇好了行囊,环顾屋内,耳畔仿佛又听到百里尽染的声音:“雪儿……”

    他于空室之中呆立半晌,任由泪水顺着面颊滚滚而下,打湿了胸前的衣襟。过了良久,他终是举步出了石屋,向山外走去。

    白衣雪在山中踽踽而行,寻思:“杨大哥在临安,也不知怎样了,还有沈姑娘,也须去看一看。不过一劫禅师一直在等着我的讯息,回临安之前,须到泰宁寺知会一声,免得他惦念。”

    他打定主意,辨明了方向,径往泰宁寺行去,一路之上愁肠九转:“一劫禅师等来了我的好消息,却也等来了……百里前辈的噩耗。他和百里前辈相交甚深,虽是方外之人,早已看破了生死,只怕也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泰宁寺中,一劫见白衣雪安然无恙,自是十分欢喜,继而得知百里尽染竟已猝然离世,神色慈愍,呆立当场,久久黯然无语。白衣雪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嚎啕大哭起来。

    一劫等他哭声稍止,缓缓说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是为有生八苦。有一回,世尊与众弟子一起散步,他问弟子,‘你们认为是海水多呢,还是累生累世以来,人们因和爱人别离,流下的泪水多呢?’弟子答道:‘自无始生死以来,人们流转于六道之中,他们为爱人流过的眼泪,即便是四个大海的海水,也不能相比的啊!’世尊听了十分满意,带着众弟子继续散步。”

    白衣雪听了,在心头细细回味,想到痴处,不禁呆了。一劫心中想起一事,问道:“这些日子,有一位杨草杨施主来到敝寺数次,向老衲打听少侠的消息。”

    白衣雪大喜,暗思:“原来杨大哥已经痊愈了。”心中一阵暖意奔涌,说道:“那是我的义兄,他……身子大好了么?”

    一劫道:“他初来之时,身子还有些虚弱,后来再见到他,气色大为好转,应无大碍。”

    白衣雪喜道:“那就好,那就好。杨大哥住在临安城,我正要前往临安寻他。”

    一劫微微点了点头,吩咐小沙弥备下斋饭。二人用过了素斋,白衣雪便即辞行。

    一劫将他送到寺外,说道:“缘起假合,本性非有。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生生死死、来来去去、起起灭灭,皆是因缘的实相。白施主这便上路吧,恕老衲不能远送。”合掌为礼,口颂偈子:“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华不著水。”说罢转身进了寺内,飘然而去。

    白衣雪怔怔立在当地,忍不住又流下泪来。他向着一劫离去的方位深深一揖,转身下山,往临安城行来,路上想起当初莲池禅师正是沿着此路,护送他来到泰宁寺求医,如今物是人非,不免又添悼怆。

    一路无话。数日之后,白衣雪来到了临安城,时值中元节不久,城内四处喜气洋洋,大家都在庆赏佳节,他却无心欣赏,心中最为惦挂的自是杨草、莫翎刹和沈泠衫几人,略一思忖,杨草和莫翎刹一个在王府,一个在深宫,皆不可鲁莽行事,遂往施钟谟的宅邸寻去。

    离施钟谟的宅邸不远,白衣雪路过一处十字街口,有一名灰袍老者正守着摊位,给人相面测字。他顿时想起年前自己曾找他测过字,当时还邂逅了赵瑗和张燕岱,昔日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如今张燕岱却早已亡故,不禁心中一酸,犹疑了片刻,走上前去,施礼道:“老丈,叨扰了!”

    灰袍老者见有生意上门,赶紧起身还礼,说道:“敢问公子是相字呢,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