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坐稳了

    第92章 坐稳了 (第2/3页)

忙是道:“我朝的冶铁技术,万国难有其一能出左右,何不发挥我朝的优势,将这些铁器出口到暹罗、土番、chao鲜、安南等国,以换取钱粮,强盛我大明国力?”

    这便是严成锦跟曾鉴说的话。

    哪一个国jia不是产能过剩了就出口,换取稀缺的资源或者财物。

    哪有把优势抛弃的道理?

    在上一世已经证实,出口不仅可行,而且有莫大的好处。

    暹罗和安南等地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可却缺乏农具开垦,若大明以农具和暹罗等国换取钱粮,便有了一大笔钱粮度过小冰河期。

    王越教他,可以派这些匠人,到边塞去屯田,既能替朝廷养活边军,又不至于饿死。

    但王越的计策不好,谁愿意由匠籍变成军籍。

    而向暹罗、安南等边国相互易物,却能让大明突飞猛进的发展。

    弘治皇帝眼睛微眯,李东阳则是陷入沉思。

    百官们面面相觑,不知谁怒斥道:“这么做,岂不是涨他人国力,灭我朝威风?万一他们强盛起来,侵扰我大明边境,又当如何?”

    曾鉴眼前一亮,这种情况,刚才早已探讨过:“不会,暹罗、土番和chao鲜的矿石,远远不如我大明,再则,我朝出口的铁器,仅限是开荒用的农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腐坏,反过来,还能换取钱粮供养我朝。”

    “你怎知,他们不会偷窃我大明的冶铁方法?”

    曾鉴老神在在:“难道关闭官冶,他们就不会私下与商贾交易吗?民冶制铁不在少数,他们买通大明的匠人,就能将冶铁的方法偷去,为何至今未窃取?一来他们的矿石远比大明稀缺,二来国力衰弱,人丁稀少,即便开办,产量也是极低。

    反之,若我朝停办官冶,反而给了他朝追上我朝的机会!”

    王越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不难猜到,这是严成锦那小子告诉曾鉴的。

    弘治皇帝心中一动,陷入了深思。

    停办官冶制铁,目的就是为了节省靡费,不至于让多余的铁器浪费。

    但现在,不仅不浪费靡费,还能换来钱粮,强盛我大明的国力,为什么不继续办下去?

    弘治皇帝开始思索,这能养活多少人?

    说起来,冶铁是大明的长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冶铁也是一门学问。

    明朝在冶炼方面能有如今的造诣,都是历朝历代的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