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功臣

    第880章 功臣 (第1/3页)

    严成锦刚走出大殿,却被文吏请去内阁。

    知道李东阳这关免不了,索性跟着文吏去值房。

    此时,李东阳正露出思索坐在书案前,新皇和成锦想腾出朝廷中的官位,疏通晋升道路,本意是好。

    翰苑堆积的翰林,越来越多。

    如同一棵大树,老叶掉落,新叶才有长出来的机会。

    但定五十五岁,太过年轻,许多官员正值壮年,尚能处置部务。

    “为何要定五十五?”

    李东阳看向眼前的严成锦,就算要定致仕的年龄,也要定六十岁啊。

    按这个标准,内阁和六部至少有三人要致仕。

    其他人,也没几年官可以当。

    严成锦走进值房,六部尚书坐在椅子上,像开椭圆桌会议。

    “黄册人口,日渐增多,大量生员参加科举,因名额不足落榜,

    日后,还会越来越多,朝廷要如何安置这些读书人?”

    刘健是内阁首辅时,有言官弹劾他阻塞言路,占着坑位。

    天下读书人,已经对朝廷的官员不满,先上岸的官员把持权柄,没有退休制度,朝廷就会慢慢腐朽。

    以前的大明,黄册人口几乎不变,取仕人数也不必增加。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时不同往日。

    盛世,是重用贤才,旧的官员不退,新的官员怎么上来?

    老臣固然有谋略,但张骢、夏言之流,未必比他们差。

    朝廷每年因取士名额不够,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

    或许,有些人才被埋没在山野中,所以被历史遗忘。

    “盛世要循序渐进,到了这一步,就要做相应的事,这是下官的为官之道。”

    严成锦看了众人一圈,本官摊牌了。

    李东阳瞧了眼严成锦,露出几分无奈之色,胆小的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无非是治国之道不同罢了。

    内阁大会散去。

    严成锦回都察院值房,还没捂热椅子,小太监就来宣去奉天殿。

    此时,朱厚照正站在大殿中央,气势却比太上皇弱一截,梗着脖子道:

    “老高有一句话说得有理,父皇可曾听说过?”

    “说。”

    “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朱厚照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