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宝

    第二十一章 天宝 (第1/3页)

    葛荣逼不得已,只好放了元孚兄弟及其五百麾下。宇文泰趁机谏道:“葛王义释元孚一干人等,仁名不久当遍传冀州境内,既如此,何不就此与民休息?冀州本膏腴之地,目下虽是残破,料想不用多久便可恢复,从此我军即以信都大城为根基,进可攻、退可守,定创不世基业矣!”

    葛荣心中有气,冷笑不语。宇文泰叹口气,无奈离去。

    葛荣流寇习气惯了,消停了只两三天,一声令下,再行纵兵在冀州地界大肆劫掠,以充军资,又不断裹挟流民,壮大行伍。宇文泰等几个苦劝多次,葛荣只是不听。高家兄弟看在眼里,愈加离心。

    信都在内,冀州大地民生凋敝、奄奄一息,葛荣所部乱军却同滚雪球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冀州陷落,洛阳朝廷震惊,乃以名将源子邕为冀州刺史、镇东将军,调往河北讨贼。源子邕沿途征召人马,至河北时尚不及一万,乃谏曰:“贼众人多而粮少,我军人少却兵精,当高壁深垒、勿与争锋。贼人求战则不得,野掠则不获,不出数月,自当溃散。”

    胡太后不许,反而下诏催促源子邕急急北上,更迁相州(州治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刺史裴衍(裴叔业之侄,裴邃裴遵的族兄弟)为北道大都督、镇北将军,引本部兵马前往与源子邕会和。如此,分明是生了不信任源子邕之心。

    源子邕大是焦急,再上书曰:“或令裴衍独行,或以子邕独往,若二人同行,取败旦夕!”胡太后依旧不听。

    源子邕无奈,只得与裴衍共进,两个心思不齐,互生龃龉,军中士气为之低落。魏孝昌三年(梁大通元年)十二月戊申,魏军进至阳平郡(今河北大名县附近)东北的漳水河畔,遭遇葛荣大军围攻。

    此时葛荣所部已过十万之众。源子邕与裴衍所部魏军人数既少,又无险可守,一战之下全军覆没,双双殁于阵中。

    葛荣大喜若狂,就要继续南下,直取河北腹心邺城。这时消息传来,说是吐斤洛周突然挥师南下,踏入了河北土地。

    葛荣脸色铁青,嘶声大叫:“吐斤洛周,高车贱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