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这就是老铁

    108 这就是老铁 (第1/3页)

    在宋代,匠人的地位最为低下。

    铁匠、石匠、砖匠、木匠、篾匠、瓦匠、漆匠、花匠、丝匠、陶匠、画匠、皮匠等等,地位连农民都不如。

    然而正是这些地位低下的“贱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进步,需要大量这样的匠人。

    要发挥出这些匠人的聪明才智,必须完善激励机制,有荣誉上的,更有物质上的。

    只有这样才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

    宗舒之所以要求徽宗允许百工骑高马、坐大轿、穿华服,就是提高工匠的地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享受,因为宗舒还加了一个前提“只要经考核成为百工”。

    那么谁来考核呢?当然是由徽宗亲自题字的“大宋科学院”来考核!

    具体讲,就是由林灵素当考核官。

    只要自己给工匠们以优厚的待遇,就不怕招不来优秀的工匠。

    到时再从优秀的工匠中挑出一些,当老师,一个带一个,就会让技术队伍越来越强大。

    给工匠以优惠待遇,银子不能少。银子从哪里来?当然是赚来的。

    大宋最有钱的是贪官和商人,就赚他们的钱,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银子掏出来。

    这就是宗舒搞出来的新式暖阁、味精、十五香以及石炭。

    “李信,太医院要把碘伏、青霉素作为常备药品。”陛下说道。

    李信?宗舒记得这个人,字用诚,任太医院院判。

    靖康之变前跟着赵构去了杭州,后来赵构病重,赐安车入禁中,人称“李车儿”。

    李信出身世医之家,擅长儿科,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宗少爷,碘伏、青霉素价格几何?”李信是太医院的领导,当然得了解价格问题。

    宗舒呵呵一笑:“太医院诊治的病人,都是非富即贵的。我们的收费嘛,非常便宜。”

    “宗少爷真是仁心厚德,相比青霉素,碘伏的用量恐怕非常大。如果贵了,我太医院的经费恐怕买不了多少。”

    李信也真会抓机会,在这个时候叫起了穷。

    宗舒拿起了刚才的碘伏以及刚才装青霉素的容器说道:“这个碘伏,得50两银子。青霉素,呃,100两。”

    我的天啊,就这么一点东西,居然要上百两银子!

    蔡京想起了暖阁的事情,宗舒捞起银子来,那可真是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