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战场没有如果

    168 战场没有如果 (第2/3页)

军醒悟过来,一切都晚了。

    对宗舒,吴玠现在是一百个、一万个佩服。

    吴玠慌忙道:“宗少爷大才,在下万万不及,如有不懂之处,恳请不吝赐教。”

    经过李少言的介绍,吴玠知道了,宗舒根本不是东宫侍讲的身份,而是太子尊称为“宗师”的人。

    吴玠也不能贸然称宗舒为“宗师”,只能称他为宗少爷。

    宗舒讲完了“首先”,发现吴玠和种师道不再往下问题,也就不再解释“其次”了。

    自己一匹马胜过辽人三匹马的真正原因,他目前还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这个真正的原因是:马掌。

    宗舒为三十五匹马通通钉了马掌。

    在曹家庄时,宗舒递给了曹一手一张图纸,画了一个铁片,就是马掌。

    曹一手按照图样打造了马掌,并且和牛皋一起,给马钉上了掌。

    马一开始很抗拒,但曹一手和牛皋的力气都大,将马绑起来,同时把打造好的铁掌放入炉火。

    铁掌红透之后,曹一手夹着铁掌直接贴到马蹄底部,铁掌就与马蹄的角质层融为一体。

    紧接着,曹一手又给马掌钉上了钉子,确保马掌与马蹄结合更紧。

    也就是说,宗舒的马有了铁掌作保护,根本不会受到伤害和磨损。

    因为,磨损的都是马蹄铁。

    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

    同样都是通过铺满麦秸的官道,辽人的马滑倒,而宗舒的马没事。

    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由古罗马人发明,最早关于马掌在我国的记载,大概是五代前后。

    后晋天福三年,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出使于阗,从当时回鹘牙帐驻地甘州开始进入茫茫戈壁。

    放眼望去前方路面尽是砂石,非常难走,高居诲犯难了。

    这时甘州人传授给他们一项技术,“教晋使者做马蹄木涩,木涩四窍,马蹄亦凿四窍而缀之,驼蹄则包以牦皮乃可行”。

    “木涩”是当时甘州人对马蹄铁的通称。

    当时处于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已经掌握了给马钉掌的技术。

    但是直到元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