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你个猪脑子!

    283 你个猪脑子! (第1/3页)

    这天,宗舒被太子赵桓带到了紫宸殿。

    出于低调的考虑,宗舒悄悄地站在大殿后面。

    站定之后,发现蔡修也在,只是隔了一个人。

    朝臣们正在讨论的是:大宋的麦子收成大降,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朝廷该如何应对。

    麦子减产的主要原因:没有灌上浆。

    五月中上旬,正是麦子的灌浆期。

    今年以来,春天少雨,到五月中旬,已经是一个月没有下雨了。

    因为天旱,麦穗都是干瘪的,好多麦子都只长苗,不长粒。

    到了五月下旬,雨水多了,但已经无济于事。

    也就是说,今年的麦子不要说丰收了,基本算是绝收了。

    稻子、小麦都是大宋的主粮,在北方,小麦更是主粮。

    就算是菽、粟、稷等收成再高,因为种植规模小、亩产少,根本弥补不了小麦绝产的损失。

    北方小麦绝收,意味着北方的农民一年都要饿肚子!

    老百姓评价官府好不好,标准很简单:能不能让他们吃饱。

    但凡日子过得下去,老百姓就不会离开家去要饭,更不会起来造朝廷的反。

    如果北方小麦绝收的问题不解决,前两年发生的农民造反事件,肯定又会发生。

    北边的辽、金战争,局势尚不明朗,境内再发生流民甚至是造反事件,朝廷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紫宸殿里,徽宗坐在龙椅上愁眉不展。

    群臣们议论纷纷,但也没有议出个什么结果。

    蔡攸和蔡京仍然是针锋相对。

    蔡京说东,蔡攸说西,蔡京说肉,蔡攸说皮。

    解决北方小麦绝收问题,无外乎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进行拨出银钱从南方各地购买粮食,以救济北方的农民。

    第二种是从南方征调粮食,加大对南方各省的征粮、征税的力度。

    第一种的路子基本行不通,因为国库早就亏空了。

    第二个路子引起了众多官员的反对,因为好多官员的家乡都在漕粮供应区。

    北宋初年,朝廷规定的有四个漕粮供应区:长江流域(主要是太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泾渭流域,淮河上游的陈、蔡等地,开封以东的青、齐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