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学

    第二章 上学 (第1/3页)

    我的父母,我的表弟都以为上学是可以出人头地的,而我选择去的西部贵州,我首先想到那里是山区,至于在那里的经历,大多数也是我的独处,我获得的知识同样不在教室内,我收获了一段友谊,虽然他的性格和我不一样,两个人能在一起玩,也算是命运的安排,他叫子鸣,第一个到校,而我是第二个。同时我爱上了班级里的一个女孩子,这段感情在我心里埋葬了好多年,这几乎就是我上大学的全部收获,但我并不觉得荒废学业。

    大学生活美好,教室却是枯燥的,在这里年轻的老师引导着我们把书中的工艺流程讲了一大堆,跟童年时和小伙伴们在水泥板上捏泥巴一样,只不过现在那模块变成了金属,书本是属于那些喜欢钻研的学生的,我并没有读太多遍。我认为大学里应该是有老教授的,电视中看到的老教授都是和蔼近人,风趣幽默,家里藏书丰富。可是这里的老师我不敢恭维,比较之下,还是机修课更受欢迎。老师都快到退休年龄了,依然精神抖擞,干事麻利。除了半节课讲专业知识外,他对我们讲社会知识,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提出一些警告,相信这些话是有指导意义。当他跟我们讲我国工业的发展,讲世界格局,讲中国人的人性时,最受我们欢迎。他还是一位老司机,给我们讲交通法则和操作规程,讲出一些品牌汽车的性能。他希望我们多掌握一些机械原理,以便以后在路上可以得心应手,最后他说:“你们也得知道,知识并不是技术,知识也不等于经验,可别笑,知识与生命甚至无任何关系。”

    我看看四周,他最后的几句话,没有几个人在严肃地听,大部分同学在议论行车过程中遇到的怪事,其实是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而已。班里有几个学生刚刚考取了驾驶证,并租车去郊外玩,生手上路也飞猛。老师说他都看到了,现在就不点名警告,并举了几个危险的例子,亲眼目睹到的交通事故,说那些人怀着侥幸心理,耍出什么花样。有些招式同学们还真没想到。

    “我举这些可是反面例子,某些同学听后可别想着今天又学了一招’。”

    教室里又笑的闹轰轰。子鸣在我旁边坐着,他人很好,家境优越,在城市长大,父母是大公司的干部,他悄悄对我说有时候在路上开车时,不知不觉速度就快了起来。

    我的这位朋友是会好几个手艺的,但都是不精通。比方说理发吧,他是会的,中学时就陆陆续续出去培训了三个月,他直言,初衷是因为听到剪刀在耳边唰唰的声音很悦耳。他腿上还有几道伤疤,展示给我看,说自己中学时候曾是个不良少年,打架斗殴,酗酒赌博是常有的事,生活也比真的我丰富多彩。他说学习时心思也不全在本专业上,家里特别是他的母亲非要让他报考公务员,听口气他的妈妈也是位女强人,最后他说想让我一起去参加报名,利用课余时间多拿几本证书,但我没那个想法,有些知识很枯燥,我早已厌烦了坐在考场上的那个场景,还有个真实情况是我拿不出培训费用,如果有钱的话,自己也想考驾驶证。哎,留待以后吧。与有钱人的孩子早已经拉开了差距,我觉得这个时候又是音乐把我们拉近,他有时会在寝室里弹奏心爱的吉他,也教我,我以前对音律和琴弦也稍微懂得些,所以有些基础,进步很快。我看到他也很开心,在他弹的时候,就在旁边轻轻地哼着歌。我们都喜欢上个年代的经典歌曲,一些实力唱将,一些有才的音乐制作人。每一次说那些话的时候,我都觉得对人和事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音乐可以抚慰我的心灵,它可以把我的生活片段定格,真正作为永久的回忆,我也知道一些歌听了之后我会变的更忧郁,但我还是喜欢那种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变得更高尚了。音乐又一次响起,以前的画面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浮光掠影,那是一个个慢慢懂事的孩子,都是曾经真实的我。

    班上有一个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黎青,有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贵阳的天空出太阳了,我去阶梯教室看书,在后排找了个空位坐下,几分钟后往前看,一个女生从前门走了进来,朝后面走,一直拐到了我旁边的空位,她脸庞红相朴朴的,左顾右盼找寻位置的表情被我记下也,真漂亮真文静,穿的是一件浅红色大衣。这里是供同学们自由学习的地方,有时候在这里开会或有一些活动,在考试前同学们会带着课本过来复习。大学考试,同学们不在乎高分和名次,及格万岁,这在中学时候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换了个环境,只有少数同学还能保持那种勤学的作风。我偷瞄到她当时在看的是一本杂志,有关爱情的。

    男女朋友再正常不过了,大家都认为那是一种在空闲时间里该做的事情,我却是想着要找就找我一生的伴侣。我有悲观情绪,总认为快乐是不会长久的,别人不过是在做着感情游戏,如果不能陪到最后,我就认为是一方骗了另一方。但我仍佩服他们的勇气,那种爱情是自然的,是值得回味的,我不能因为顾影自怜而否认别人的风花雪月。有时候会想起黎青,有那方面的冲动很正常,但我就是忍不住,我不去想她是否有男朋友,于我来说就像一颗果实一样在那诱人地挂着,给我带来甜蜜的折磨。

    谁也不知道我暗恋黎青这回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了校门口的书店买了她看过的一本杂志,我发现里面的内容很简单的嘛!甚至像我以前写过的作文,可是现在像黎青那样的女生正在看呢!我想虽然我没胆量写出第一封情书,但我现在可以写出一篇爱情故事来,就算这件事的目的和黎青没有关系,但是动机却是因为她。我倒真的来了精神,一些句子马上被编排在一起,对于爱情我不敢多加评判,是之前一个少年一段时期的心路历程。反复修改后投到了那家杂志社,我当时还不知道那只是我在生活中发的一些牢骚,任何人只要是花一点时间并愿意思考一会,都是可以做到的。杂志上说明的是:在三期之内如果没能被刊登出去,便说明没有选上。它是一周一刊,于是我等了一个月,每到周一早晨就去书店翻阅那本杂志,结果一直落空,但这次失败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如果是同学笑着给我捎来一封信,那么我以后的结局也许会不一样。刚开始我还忐忑不安呢,其实是石沉大海,一点浪花都没有击起。

    我也知道课外可以消遣的方式有很多种,同宿舍几个围在电脑旁看刚拷贝的电视剧,找人玩休闲的棋牌也容易办到,而球场上如果我要是踊跃参加,他们也不会拒绝的。另外学校周围有不少网吧,游戏厅,台球室,只是我从未对这些花钱的娱乐方式玩到尽兴,除了没有和子鸣在一起,或者在阅览室感觉眼睛有点发涩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走向学校附近的那座小山。

    我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了,那边不远处的湖像一面大镜子,我一直站了好几分钟,这一刻多么美妙。也有那么一会,我坐在一片草地上任微风轻轻地吹着,可以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也可以浮想联翩,都是难得的几刻心旷神怡。我感觉凉爽极了,同时我尽情呼吸时,又想到我现在是置身山间,不该去想那些烦恼的事,哎,随其自然吧!我以前的生活也并不是不充实的。如果我就读的是另一所学校,那么也没机会参加这一项登山活动了,我俯瞰这一座城市,不知怎么了又想到了社会这个词。这是一个大城市的郊区,发展的很好,依山傍水,气候温和,适宜人居,已经有相当规模了,而现在这座山真是这座城市的绿肺。远处的“城墙”依稀可见,那应该是当地人修砌起的旅游景点。我以为走的近了会看的更清楚一点,就向那边靠近,但没走几步,却发现了一片有水域的地方,真是别有洞天。这里的草木和家乡的没什么区别,青蛙跳到地面,吐露着两个圆珠子似的眼睛,我依稀记得小时候随着伙伴们下到水沟里捉过它们,还有螃蟹,大龙虾,黄鳝之类的,尤其那黄鳝还像水蛇,记得我们用网打捞一些小鱼和小虾,回忆惭惭清淅,是的,真有此事,现在我长大了,胆量却变小了。童年或许并不是很忧郁,这也要看与我相处的那些人吧!我后来总是在心中强调自己是一个矛盾体。湖的对岸矗立着一个优雅的小亭子,我向那边走去,我常常很贪心,不会把那处景致留给以后,实际上,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山上面的每一处我都停留过好多次。我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已经坐在那座亭子的石椅上了,接着端详这座厅子,天花板上刻着虫鸟图案,但各种颜色的漆已经惨淡,我低下头猜测它的年代时,不经意看到刚才走过的石阶侧面刻有修建日期,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比我还早几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旁边还有一张被人丢弃的报纸,日期还是今日的,看来刚才也有人在这驻足过,也许是和我志趣相投的同学,但我们没有碰面。有时会从我不远处经过几个人,他们一般都不是独来独往的,我想他们如果不经意看见我的话是会吓一跳的,他们走远了可能会评论我,认为这个陌生者脑子不正常。

    宿舍有一个当地学生,他已经对此地了如指掌了。有一次别人问问他这附近还有什么比较好玩时,他热情地说,再过不久附近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庙会,我们可以去凑凑热闹。

    这是当地的一个传统节日,加上家家乐,此时花旗招展,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些同学在半山腰坐下来喝茶打牌,子鸣也在里面,我则在外围游荡,在热闹的地方,各种形色的人都会出现。有一位算命先生走经地我时问要不要看相,我说不用了,先生接着说小伙子忧柔寡断,想不想算一些运路。这些话再平常不过,我想这什么什么呀,他看不出来我只是个学生吗?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