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诺奖太高

    第六百九十六章 诺奖太高 (第2/3页)

导致的后果来看,无性繁殖的种群并不具有繁殖健康后代的能力,一代两代过后就会导致种群灭亡。

    所以培育出的种群用处单一,也就是郑建国之所以没去搞克隆猪牛羊,而是上马克隆猴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克隆猪牛羊多好,比如把曰本的和牛克隆一批出来,还不得直接发财?

    可现实情况,却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这种修改过的食物报以隐藏着巨大,且未知是不是有安全隐患的想法,那么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牲畜,又有谁敢保证没有问题?

    这点连科学家都不敢保证。

    正是出于这点考虑,才重生后的郑建国宁愿忍受穷苦,也不愿倒腾出记忆中的各种小吃零食,郑富贵和他都是赤脚大夫出身,深知这些东西吃坏了肚子或者人,那真是有口难辩。

    于是排除掉了农林渔牧领域,剩下的也就只有医学科研领域应用,比如实验用动物,就非常的对口。

    不过,大多数实验室里用的鼠类兔类动物多为一胞多胎,其强大的繁殖速度在降低了成本的后果,便是可以让实验室增加数量来修正试验的误差值。

    而只有培养困难又必须要使用的灵长类,才因着其和人类相近的繁殖模式,导致了无法像鼠类兔类般大量使用。

    当然,在此之外克隆猴技术还是基因猴的前置科技点,如果顺利拿下,就可以在基因猴的项目上发挥无与伦比的价值。

    同时,在药物审批环节的试验中用同基因的猴子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出现因猴子个体抵抗力差异不同造成的效果偏差。

    简单来说,就是试验猴子的体质情况不同,会影响到药物测试的出现差异,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同,那么使用克隆猴便可以排除这种因素干扰。

    不过隐约间,郑建国已经认识到克隆猴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怕是整个世界的医药开发和生命科学研究都将会迎来革命。

    -->>

    至于胚胎诱导干细胞技术,其应用就局限在了医疗技术方面:通过对胚胎干细胞的诱导,让它变成操作者需要的细胞乃至于器官,可以用器官克隆来理解。

    一个培养出了大活人,有自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想要活下去就得切除他身上的器官来放自己身上。

    一个培养出了可以直接移植的器官,直接移植就能活下去,不用担心这个器官会有自己的思想。

    两个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哪个会更好?

    也许有富豪说我只要能活下去,我宁愿花钱去培养克隆个,至于他怎么想又干我屁事?

    那么你都有钱搞克隆人了,就不能在平常生活中多做几个大中小保健,多多运动来改善身体状态什么的,就不至于落到个依靠器官移植来救命的结果吧?

    所以单就技术前景和应用来说,郑建国直觉这个胚胎诱导干细胞技术,是堪比幽门螺旋杆菌的价值,也就是诺奖级成果。

    而且克隆技术自打出现时,就带着人们对于伦理关系的担忧,即便是推进到克隆人的程度,最多也只能做到克隆胚胎发育出胚胎干细胞阶段。

    所以这样选择的话,胚胎诱导干细胞技术的前景,就只要是个生物人就都可以判断出来。

    于是当郑建国再次看起这篇论文时,就变的认真了许多,他手上已经有了不少诺奖级成果,固体物理学上发现了量子分数效应和整数效应的石墨烯,医学上的幽门螺旋杆菌,工程技术上的PCR,这就是三个妥妥的诺奖级成果。

    然而现实却是没谁会嫌弃成果多,特别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种级别的成果当然是多多益善。

    不过郑建国看文章和其他研究人员不同,大多数研究员会从头看到尾,而他则是跳过之前的做的工作和数据部分,直接到了名叫伊文思和卡夫曼的作者自己总结做了哪些工作里。

    很快,郑建国便发现整个设计虽然是伊文思做的,可里面具体的分离工作都是个叫马丁·G·R的人和卡夫曼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