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好东西

    第八百七十章 好东西 (第2/3页)

开过口的崔新田面现试探的问道:“是学术不端吧?”

    “是的,不过那叫造假,不端这个词不准确。”

    郑建国点了点头,冲着两人面前的茶碗做了个请的手势,继续说了起来:“我的要求就是需要建立追责制度,只要学术造假的,就要剥夺他的一切荣誉,并且在委员大会上做检讨,因为他给咱们科学院抹黑了,另外我会设立打假基金,一旦揭露出来就会发放奖励,这就是我的要求。”

    梁正出和崔新田对视了一眼,后者开口道:“你没有其他的要求了?比如学部委员身份,或者是——院士身份?”

    打量过两人的神情,郑建国有些明白这俩是什么意思了,他虽然表面上没有对科学院表示出兴趣,甚至表现的还有些反抗,那是因为他的成绩没有获得肯定,也可以说目标不是中科院里的学部委员,他的目标是诺奖。

    可这不代表郑建国不了解中科院的事儿,学部委员作为目前国内最高的学术职位,其他国家里面没有任何相似的职位。

    因为。这是个建国初期科学研究能力不足导致的妥协产物,院士必须要在其领域内做出超一流的成绩。

    而按照这个标准,去细数那个时代的大师们,全部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两位数,其中还大多都在国外。

    再加上国人历来就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没有超一流的成绩作为支撑,那么剩下的就是靠着个人的资历去算。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没能选出一位令人心服口服的院士,于是便有人提出了学部委员的折中建议,并为建立院士制度做准备。

    只是直到拨乱反正后的1979年,即便是首任社科院院长提出了建立院士制度,钱三强更在草拟的《关于设置科学院院士制度的建议》提出,院士制度与学部委员制度并行,院士没有任期限制,而学部委员有任期。

    然而事实是,这次建议遭受到了巨大的反对,因为某些大佬认为这样降低了学部委员的身份,更降低了学部委员学术水平的目的上提出来的,是对学部委员这个身份不礼貌的表现,进而获得了大量的支持。

    至于为何发展到这个地步,在郑建国看来还是因为学部委员并不是单纯的荣誉称号,而是握有包括行政管理到科研项目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中科院的事儿中科院说的算。

    这对于某些人是有好处的,毕竟没谁会嫌弃手上的权利小,这就造成了科研出身的学部委员们,需要将精力分散到院部管理工作上,严重影响科研工作不说,也会分散原本就七老八十委员们不多的精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面,也有人提出将学部委员全部转为院士,只是不说这在院里面就遭到了大量反对,便是直属的政务院也不同意这样办,那还用增选什么院士?

    所以,深知这里面情况的郑建国,在见到叶敏德亲自跑来关说,就决定借坡下驴不说,还祭出了自己的阳谋杀招:“不论学部委员身份,还是院士身份,都是要用科研成就来说话的,现在国家改革开放,咱们科学院也要响应号召,与时俱进和国际接轨才行,而科研成就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梁正出和崔新田齐齐浑身一震,望向郑建国的眼神也就变了,从学术真假入手去论英雄,把那些学术不端的揪出来打上几个,这样除了会收获所有真心做研究的支持外,也敲打下那些浑水摸鱼的,到时再推出以学术成就为主的院士制度,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梁正出和崔新田都是研究员出身,这也是中科院里的一大特色,除了保卫部的以外,其他所有部门都和学术跑不了关系,所以两人虽然惊异于郑建国的这个阳谋,可碍于自持身份并未说些什么话来。

    只是,两人虽然没有奉承两句,郑建国却也没想着让两人恭维一番,他的时间可是宝贵的紧,于是不等两人开口的又说了起来:“同时,我会向上面建议将学部委员大会由中科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变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大家既然都是搞研究的,那还是安心搞研究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