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事实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事实 (第2/3页)

国让人去收,最近又有罗兰在经营这个业务,这说明价格肯定要比国内高的多。

    甚至,高到吴慧莲都为这批家具眼红而抨击郑建国,甚至不惜被单位开除也要去做,这说明她只有获得了足够多的好处,才会去做这件事。

    比如,陈丽华答应带她去港岛?

    难道是在过去的时候出事儿了?

    丁俊鹏在自由心证的时候,隔壁楼下的接待室里面,郑良地则在试图还原这件事:“你和吴慧莲什么时间认识的?”

    陈丽华神情有些紧张,开口道:“我们认识和她失踪没什么关系吧?”

    “我们这是例行问话。”

    旁边的杨茂泰接口说到,陈丽华便想了下认识时间也是能查出来的,便开口说道:“是我从港岛回来后,在考察家具市场时碰到,她那时在就文物保护内容采集素材,后来我们打听到有人以普通家具的名义,在个家具厂里买了不少明清时期的家具,并且还卖到了国外,她便出于记者的直觉,认为这件事可以挖掘下。”

    陈丽华说着停住,杨茂泰转头看了眼郑良地,不说以两人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只听她说了些和问话没什么关系的内容,就能猜出这是刻意说的,而说这些的目的,要么是在掩饰什么,要么是在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比如,吴家老人的笔录里提到吴慧莲报道郑建国的内容,就是指责郑建国让人买了这批“明清家具”。

    郑良地黢黑的脸上现出了关切,开口道:“这批明清家具不能买卖吗?”

    “呃,不是——”

    陈丽华瞬间呆住,她先前说的都是在扯淡,真实情况是她换了个身份回到家里,首先便到文物部门确认了明清家具不属于文物,可以随便买卖并且以工艺家具的名义带出境。

    而本钱,则是几十块还没托运的费用高,到港岛入关时也不用缴费,可到了古玩街上的铺子里,随便一把都能卖个几百块上千块,好点的几千上万都打不住。

    什么叫暴利?!

    于是,在确认了这点后,陈丽华便放心在城里踅摸收集,每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她便以工艺家具的名义寄出,人则通过陆陆到达羊城过关回港,办了通关手续后提出变现。

    直到听说了龙顺家具厂里,有一批当年没收的家具没人领取,陈丽华在获得这个消息后便找了过去,不想已经被人捷足先登。

    按说,已经有了些身家以及开阔过眼界,陈丽华不应该太过执着一时得失,毕竟买家是在港岛都有名气的建国公司,她这个单打独斗的碰上人家正规公司,后退一步什么的太正常不过。

    但是,作为知道这家公司背后老板身份的陈丽华,却只感觉郑建国作为一个学生年轻人,她完全可以借助些“手段”来和对方合作——这是才是她真实的想法。

    然而,郑建国压根就没用眼皮去夹她,想都没想的一口回绝,感到被轻视的陈丽华就怒了,果断找到吴慧莲许下到时去港岛的大饼,这才有了吴慧莲上门去采访的事儿。

    不想后果严重,报道见报的第二天吴慧莲便被停职等待处理,而陈丽华也接到了多个人递来的消息,便通过关系买了连夜南下的车票,可谓是仓皇出逃。

    当时,陈丽华还想着到了港岛再找小报泼点脏水,不想才过关就被按住送进了监狱直到现在,吴慧莲则是干脆人都下落不明了。

    到了这时,陈丽华已经没了去找郑建国麻烦的想法,因为按照以她对公检法的熟悉来说,目前身上的嫌疑就是个大坎,一旦回答的有问题,就会掉进去爬不出来:“就是以白菜的价格买了好东西,吴慧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她有感于龙顺家具

    厂吃了亏,才想着去报道下这种不平等的交易。”

    杨茂泰和郑良地再次对视了眼,后者点点头继续开口道:“可我先前在外边听吴慧莲的母亲说,是你用去港岛鼓动吴慧莲,才导致她被报社开除,而你的回答是你都没什么事儿,吴慧莲又怎么可能是因为这个事儿失踪。这个事儿应该就是指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