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这个建议不错

    第九十六章 这个建议不错 (第2/3页)

去赶上人家的可能,单是靠这些东西成为国内的“理论”专家也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翻译过来的书那也是书,也可以找出版社出版换成稿费的,当然对外就不怎么好听了,这会儿的翻译是绝大多数不会想着去要授权的,不过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阐述,这个就是更深层次的专业著作了,吃透了再以中文形势发表出来,那就是自己独特的见解了。

    “这个建议不错。”

    叶敏德沉默以待的时候,蔡正元倒是飞快的开口给郑建国点赞,旁边的院长接着跟上:“嗯,条件所限,咱们也要自力更生才行,老叶啊,咱们都是为了学校,为了未来——”

    “那我先走了。”

    眼瞅着院长大人痛心疾首的开了口,郑建国连忙告辞离开,他这个行为当然有卖掉叶敏德让他难堪的嫌疑,只是自己和其他两位的身份不同,再能干那也是学生的身份,虽说这会儿他俨然成了这个小组的主持人,可也是借着老人的旗号便宜行事。

    郑建国并不想去搞记忆中的DNA检测技术,一个是他没那方面的记忆,唯一近距离接触过的时候还是警方办案时借用医院实验室,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也不介意再学点东西,达不到螺杆菌的高度但是跟上主流热点研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就国内这个经济情况,最靠谱的方向是把急诊室的概念给引进来。

    自打上次在拿自己做临床试验前发现灯下黑的急诊科还没有,郑建国这段时间也从侧面了解了下国内的情况,急救室是有的,院前处置的培训也是有的,多科室轮岗更是早就有了,所有科室医生在一个大房间里面诊治看病就更像了,然而却没有一个综合的概念提出来这医学上第23个独立科室的建设,最起码国内没有。

    这才是郑建国询问叶敏德海外关系的真实目的,当然就像他之前的布局那样,是早就想好了用什么旗号去引出来,没曾想今天开过会后也就找到了机会,只是这会儿来看却有些急切了,论文都还没寄出去呢。

    《lancet》是郑建国为数不多能记住的英语单词,这个单词在所有的医护人员的心中都是神圣的,也更是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和医科人员向往的殿堂,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医学类期刊,《柳叶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诞生前26年的1823年,距离郑建国记忆中的时代差不多已经是两个世纪之悠久。

    《柳叶刀》的权威性在世界的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因子,与其他两大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期刊,至于郑建国记忆中另外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细胞》,此时才不过刚度过4岁的生日,这么个年龄不说与动辄一百多年历史的其他对手去比,便是放在人类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