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篇文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篇文章 (第2/3页)

受到过其他人的指点,可前天的试验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以后你跟着教授做实验后,那就不一定会有你执笔的机会了——”

    “郑,写完可以让托马斯教授帮忙修改下再投——”

    接二连三的提醒声过,郑建国是没想到这些“壮丁”会如此的热情,脑海中泛起沈云辉和陶野的面颊,当即笑道:“好,那你们继续忙,我这就开始写,写完了我请大家吃饭——”

    “啊,这个,怎么好意思——”

    “郑,这个太不好意思了——”

    “郑,你还是先写出来吧——”

    “对,吃饭随时可以吃的——”

    又是阵此起彼伏的叮嘱声过,郑建国也就找出笔记本到了旁边的小桌上打开,掏出笔开始在上面打起草稿,身后显微镜前的几人又看的看撕的撕测的测过,借助着已经写了不少论文的经验很快就收了尾,剩下的数据就需要等重复试验出来再填进去了,转身瞅着进来的托马斯道:“托马斯教授,我打算把今天的重复试验发表出去,不过需要拍些照片——”

    “这个你等下,我去叫摄影师过来。”

    才进了实验室的托马斯当即拿起旁边的笔和纸写过,到了门口旁的玻璃前把纸按在上面,敲了敲玻璃吸引过外边人的注意力,冲着纸条上的字指了指。

    看到外边的人点了点头离开,托马斯这才回身到了郑建国旁看着他又誊抄了遍的论文稿,笑道:“不错,不错,很标准的论文行文方式,不过这里面的某些单词,用简拼替代就可以了,比如这——”

    与普通的研究生相比,郑建国写的论文并不多,包括打响名头把中文发到《柳叶刀》上的《螺杆菌初探》在内,到这会儿半年的时间也只发表了三篇论文,只是这三篇无一例外的都是发在《柳叶刀》上面,质量方面就不说了,随便拉出一篇都足够让普通医生吃一辈子的。

    只是所有了解郑建国研究的人,都明白他这是在吃老本的行为,自打来到美利坚后他是再没进入过消化科的实验室,而这也是他在齐省医学院捐建实验室的主要原因,你们不让我进去我就自己建一个,直到凑上了选修的基础物理实验课。

    曾经,郑建国是想过什么时间把石墨烯这个核弹级别的发现放出来,这是他早在国内还没把螺杆菌找出来时就想到的晋身捷径,只是在上了医学院后好似能够心想事成般一路走到了这个时候。

    又考虑到最近来找他的记者们越来越倾向于白银危机和黄金上涨以及卡米尔小丝与游戏方面,郑建国也就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在考虑了一个月后将石墨烯发现扔出,算是彻底把自己放在了FBI的放大镜下。

    是的,郑建国认为将石墨烯放出,那么传说中的FBI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找上门来,甚至会对他的这个研究从头到尾的查个底儿掉,所以在从选修课到揭露石墨烯存在的所有环节中,只有选修基础物理课和指出石墨烯是在胶带上两个关键点属于他主动的结果,其他包括试验材料的石墨都是西莉亚选出,其配合的程度甚至一度让他以为这姐姐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属于重生者?

    直到研究结束,布莱迪粘了石墨粉的胶带扔进垃圾桶里,郑建国也没有去当即揭破这灯下黑的重磅谜底,直到又回去后等了个多月时间,确定自己“发现过程”从头到尾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也就决定踏出这一步。

    原本历史中,石墨烯的研究是基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及常温条件下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来做为切入点,却不知霍尔效应虽然诞生于一百年前的1879年被霍尔发现,可直到1980年也就是明年才会由德国人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并在五年后的1985年获得诺贝尔奖。

    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则由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和史特莫于1982年发现,并在次年由劳夫林提出新的理论进行补充,最终形成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子霍尔效应,并在1998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