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由共和国本土

    第二百八十六章 由共和国本土 (第2/3页)

成为住院总医师。

    伯莎在急诊室拥有的权利是仅次于两位主治医生,除了管理住院病人,还要管理着低年资的Resident和Intern,并且组织教学查房和周一晨会上的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还可以安排手术、会诊、排班,自己可以参与任何一台手术。

    除了让Intern进入手术室和接触到科研工作——

    而这也是郑建国找上伯莎的原因,她现在已经是一名出色的住院总医师,下一步就是再干两年等到培训完成,就能获得独立行医的资格,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只是到了这步的医生,那真的只是医生而以,这个位置也只是处在医护体系的金字塔第二层,进而想要爬到之上的那层,也就是这个体系中最高的主治医生,还需要经过不同时长的专科医生培训。

    之所以说不同时长,则是按照科室的范围去说,最低的内科医生需要三年培训时间,而最长的神经外科则需要七年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主治医生大多都是40岁以上的年龄。

    因为按照正常年龄的18岁进入大学去计算,大学4年,医学院4年,住院医的5年,内科专科医生的3年,这都奔着35岁去了,如果其间再耽搁下,怎么年龄也都在40岁左右。

    即便是郑建国以18岁的年龄成为住院医,可他毕业时间按照最短的内科专科培训去保守估计下,那都还需要8年时间,而这也是他选择急诊室作为住院医培训的原因。

    作为去年才被美利坚医学机构承认的地23门医学,急诊医学的一切都还在摸索中巩固着,只看堂堂的麻省总医院急诊室里连ICU都没有,就知道这门医学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然,作为崭新的新兴学科,急诊医学的住院医和专科培训制度还没成熟,没有像内科和神经外科那样由医学管理机构制定硬性计划,都是各个地方上的医院自己摸索开展。

    放到郑建国身上来说,这就像是他在进入齐省医学院前看到了研究生招生办法那样,因为专科医生培训的目标是以科研的研究成果为主,也就是需要在拿到专科医生培训计划后,需要去实验室做科学研究。

    于是重点来了,郑建国这会儿接受的是MD联合PhD项目的培训计划,虽然PhD内容不是急诊室内的幽门螺杆菌项目,甚至连还没组建成的HIV病毒实验室都不在这个范畴。

    可对于郑建国来说,急诊室内可做的科研项目那是唾手可得,从重症患者多科室会诊和急救体系的分级以及ICU的组建,随便拿出一个都能让他完成急诊医学上的专科医生培训,要知道这些都是目前连麻省总医院急诊室没有的。

    只是郑建国知道这些东西不能一蹴而就,再加上自从整出了幽门螺杆菌后,他与麻省理工的托马斯教授发表的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和哈佛大学的费舍尔发表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带来的思考,让他知道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诺奖,就不能吃独食!

    俗话说吃独食拉绿屎,郑建国手里握着个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名头,这对他来说已经算的上是够用了,把前景并不明朗的石墨烯成果分给托马斯和费舍尔,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他头上光环的连带效应。

    多人获得诺奖,那也是诺奖获得者,并不会因为得奖者的多与寡而降低其在该领域内的权威性,甚至还可以凭借这些关系组建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他和托马斯以及费舍尔因为石墨烯共同获奖,人们也都会知道是他发现了石墨烯!

    谈笑有诺主,往来无红血!

    这是论学阀是如何炼成的?

    才加入哈佛俱乐部没几天,郑建国便醒悟到势力和圈子的重要性,特别是当这个势力和圈子凌驾于普通人之上时,想象下他现在近乎主导者石墨烯和螺杆菌的研究方向,就已经凝聚了以托马斯和费舍尔教授以及美利坚肠胃病学会两大学术群体。

    这时再借着HIV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