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人才

    第277章人才 (第3/3页)

    李燮再三强调不可以让他们察觉之后,就让陈林来吩咐具体的人手的分配了。

    照例上班,因为已经熟悉了业务,所以李燮也开始处理一些冤案审核,不过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因为李燮学过心理学,所以对文字更加敏锐。如一个自杀的人留下了遗书,李燮可以通过这封遗书大致的看出这东西是不是被胁迫的时候所些。

    又如犯人的问答记录,李燮可以通过记录起来的话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早就有所准备编织好了谎言。当然了这些都不可以做为证据,只能说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可能的方向。

    可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方向,在查阅那些相关信息的时候也就会更容易发现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有此能力,李燮一天的时间,就从他手上走过的文案中发现了三例有可疑点的案例。

    有了可疑的地方,就要发回重审,而要发回总得要理由不是?李燮打回的案子上面所称述的理由也是十分的充分。可是却没有人会去看不是!

    而另外一方面李燮把案子发回,总是要经过不少的人的手的。一天三个案子,这在大理司可是从来没有的。如此大举,自然是让人津津热道的。

    所以李燮都还没有下班,李燮就在一次在大理司出名了。

    李燮原本空降到大理司的时候,大理司的人就对李燮十分好奇了。

    可李燮在之后的日子里,都只是到处巡查观看。所以渐渐地对他的议论就少了下来,如今一天三个案子,把原本慢慢下降的热度再一次炒了起来。

    大理司里的工作全都是事关人命的,向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李燮她打回案件的理由,就算再怎么不充分,李燮身为这个部门的老大,他说打回的时候,这些手下也是不得不从的。

    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人跳出指责李燮的不是,也更没有人会去翻阅李燮的案子。

    所以对李燮的猜测自然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异常的统一,那就是全都是负面的。

    李燮耳聪目明,对于这些人对自己的议论当然不可能毫无察觉,可听到了又怎么样呢?皇帝尚且不能因言获罪,更何况是李燮这一个小小的王爷。

    好在李燮心态好,而且是好到变态的那种,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议论李燮完全可以当做耳边风,做到风过无痕。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议论,李燮倒是在这一群官员里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范其风。

    其人二十七八,方脸富态,在这种年纪可以做到大理司慰令(大理司官员从上到下:司马一个,司副两个,案令十个,慰令二十个品日里无大案,所有的人做的都是审核工作。不过要是审核的案子通过后又还有人喊冤,经查属实,重则罢免,轻则记过处分。)肯定是极其厉害的主,起码对于审案子来说是这样。

    而之所以觉得这人有趣,是因为这小子在别人说李燮的时候既不笑,也不言语,周身总是给人一种十分深沉的感觉。

    对这人有了兴趣后,李燮又观察了他好几天,又让人把他的卷宗给调了过来。

    按照卷宗上所写,范其风倒是比李燮猜想的要大一些,今年已经三十二了,其人十分的中庸,可以说在这一群的官员里面是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的。可李燮也看到了另外一面,那就是这人也没有任何一方面不如别人的。

    来大理司三年,慰令换了不下十人,可是范其风却还是稳稳的坐在那。三年来从未有过处分,可见其厉害,但是为什么这样的人偏偏做慰令一做就是三年呢?

    李燮又找人打听了一下,原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范其风虽说没有过错,可是他工作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别人一天手上可以过四五个甚至近十个案子,可范其风一天最多三个,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

    这样的工作效率太低,不被别人看好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样的文案工作效率确实很低,但李燮却觉得这人绝对是一个人才。之所以混了三年还出不了头,或许是因为这一份工作真的不适合他。

    文案一天看两三个或许是很低很低的效率,但是要是放在查案子方面,这样的速度却绝对属于很快的范围了。

    或许范其风根本就不适合作慰令,而应该去做怨狱卫,在全国各地进行实地的怨案的审查审核。

    平静的日子过了十多天,这天回到王府,陈林突然找上门来说有线索了。

    经过几百人十多天来的调查,陈林的人总算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沿着可疑的人一路顺藤摸瓜,终于给陈林找到了这些东西的出产地——洛天府往北一百六十里处,黄家的一处庄园里。

    那庄园地处偏僻,方圆几里只有寥寥几家猎户,而且那些猎户也都是黄家的人。

    正是因为地处如此偏僻之地,所以才一直到现在都未曾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