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朝圣记(六)极光

    明月朝圣记(六)极光 (第1/3页)

    提起圣人,《庄子·胠箧》中有这么一句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字面意思是,只要有圣人存在,盗贼(恶人)就不会消失。

    为什么庄子会这样说呢?

    其实他抨击的圣人,是以儒家思想为首的一派代表人物。儒家所谓的圣人,基本是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作为标准,如果这三项都能达到,便可称为圣人。

    庄子认为,既然有标榜出来的圣人,那么就说明此人品行好,而世人会觉得他品行好,那么与之对应自然就会有品行不好的人,这样天下还怎么获得美好安宁呢?

    真正的圣人,不需要去教导别人什么,规定什么,儒家的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在他看来,都是人性中的“伪”。

    圣人的确是有贡献,有品德,有学问与影响力,但不代表满足这些条件就能封为圣人。

    因为圣人不可封,也不可说,圣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圣人,更不希望世人称颂树其为榜样。“立功,立德,立言”所造出来的“有为”圣人,充其量只是伪圣而已。

    但是庄子这句话,放在如今的法治社会,却显得不合时宜——圣人虽死,大盗未止。

    何故?我想其中原因有二:

    一,圣人是没有了,但儒家的道德标准、制度却传承了下来,世人加以改善后将奉它为现代的言行规范准则。

    二,真正的圣人,还未出现。

    因此,对于庄子之言,我勉强以为,它后面还可再添上一句,从而转变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出,大盗不止。

    前一句为伪圣,后一句为真圣。

    那么,什么是真圣?

    在我们浩者眼中,圣人,是浩者的极致,是引领浩者乃至全世界走向天下大同的信仰和极光。

    林总大大曾说出七个词语来描述真正的圣人:“无瑕之心,淡泊名利,无私忘我,上善若水,返璞归真,至德至爱,一视同仁。”

    他的“登圣七词”,不仅受到神州浩者的一致推崇,更是被以特殊的隐形油墨印刷在了《浩者规范条例》每一页的页眉和页脚,唯有在夜里才会发出可见的荧光。

    此举意在说明,形式上的规范,不过是镜花水月,重要的是,你能在忘却的基础上,将它们建立的“真谛”融入本心,贯彻始终——所谓美好的人,从来不是活在光明里的人,而是能够拥抱黑暗,创造光明的人。

    林总大大坦言,这是可望不可即的境界,因为它无法追求(追求本是一种有为),也无法实现(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哪怕是充满正能量的浩者,要符合其一都是极为不易。

    “人类是自私的生物,同样也是伟大的生物,我们是凡人,是恶鬼,同样也是神明,是天使,现实能令我们消沉,绝望,我们便能创造梦想与希望,哪有什么无法抵达、不可实现,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